JBTALKS.CC

标题: F1知识小百科 1-11-2007 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9 07:24 PM
标题: F1知识小百科 1-11-2007 更新
1 每支F1车队每年要携带超过24吨重的装备在5个大州不少于18个赛场奔波,总的行程超过10万公里,这绝对是物流管理的杰作。每场F1大奖赛,一个典型的F1车队要携带:   2部赛车、1部备用赛车、3具底盘、5-6台发动机、所有的赛车零件要准备6份、16部台式电脑、26部笔记本电脑、超过100部的步话机还有各种工具(X3)这些加在一起的数量超过1万件,重总量在24吨以上,象法拉利和迈凯伦这样的超级车队,很多东西的数量甚至要再加上两倍,丰田在每次大奖赛还要携带15台松下的等离子电视用来观察比赛的情况。   这些东西一般在比赛之前的10天开始就在车队的总部准备好了,也就是说当法拉利在巴林自由练习的时候,马拉内罗已经将马来西亚站要用的东西打包了,当然,非消耗的东西是从巴林直接飞抵马来西亚的。

2 比赛开始之前15分钟,维修站通道关闭,如果这时赛车没有离开维修站,将在维修站起跑   比赛开始前5分钟,所有赛车必须装上车轮   比赛前1分钟,发动机点火,工作人员离开跑道

3 F1发车每排之间的距离是8米

4 每辆上场比赛的F1赛车都携带容量1L的饮料袋,共车手补充水分,尽管此, 车手仍要在比赛中损失大约2.5升的水份

5 一般的车队都规定更换一个鼻锥的时间不能超过11秒

6 小小的尾灯在6cmX6cm的面积里有30个发光二极管


F1 赛车常用语


赛车部件

engine/motor 引擎
chassis 底盘
clutch 离合器
fuel tank 油箱
cylinder 汽缸
automatic transmission 变速箱
bonnet 车盖
electronic ignition system 电子点火系统
radiator 散热器
spot lamp 车灯
tire 轮胎
brake system 刹车系统
cockpit 驾驶舱

车内仪器

safety belt 安全带
wiper 拭雨器
window glass 车窗玻璃
seat 座位
helmet 头盔
steering wheel 方向盘
oil pressure gauge 油压表
dashboard 仪表盘
speedometer 速度表

人员

driver 车手
team manager 车队经理
the support crew 后勤人员
sponsor 赞助商
spectator 观众
rookie新手
technical consultant 技术顾问
co-driver 领航员
pit crew 后勤维修人员
constructor 制造商

赛制

practice 练习赛
formula-1 racing 一级方程式赛车
formula-3 racing 三级方程式赛车
rally 拉力赛

后勤装备

pit 维修站
pit stop 停站
pit lane 维修道
steering box 转向机
surviving cell 救生室
water pump 水泵
paddock 装备区

其它
chicane 减速弯道
hairpin 发夹弯道
dirty air 乱流
down force 下压力
grid 排位
starting grid 起跑排位
pole position 杆位
qualifying 排位赛
slicks 光头胎
race number 赛车号码
safety car 安全车

F1赛专用语解释

Grand Prix: 国际汽车大奖赛( 大奖赛。第一场国际赛车大奖赛于1906年在法国勒芒举行。

Championship points: F1年度锦标积分制;F1的年度锦标分为两种:车手锦标及车队锦标。计分方式是采用积分制,车手与车队的积分都是相加累积的。F1赛事成绩的评分是由国际汽联(FIA: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依据每站赛程比赛的结果来评定。每站F1比赛的第一名车手和车队各得10分、第二名各得8分、第三名6分、第四名5分、第五名4分、第六名3分、第七名2分、第八名1分。

Chassis:车身底盘 (赛车的基本架构包括悬吊系统、钢圈轮胎及其他各类车材的组合。一辆高科技F1赛车的车身底盘是由碳纤维板和其他材料合制成的,底盘非常轻巧而且强力大耐用。它通常是一部赛车的编号来源。

Cockpit:驾驶舱;F1车手乘坐的区域,它根据车手的体形量身订做的。但作为车队的第三辆赛车却不能兼顾两位车手的体形,所以它通常按照车队第一号车手的体形来设计。

Constructor:制造商/车队;F1赛车的制造商是指车身底盘的制造者,而不是指引擎制造商。按照规定,底盘制造者的名字通常是放在引擎制造商名字的前面,在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车队冠军的荣耀是颁给车身底盘制造商的。

Chicane:减速弯道;这个英文单词的中文直译是"诈骗"的意思,但在F1赛车中,指的是在直线赛道上设置的连续弯道,用来降低赛车的车速。

Hairpin:发夹弯道;难度非常高,车手驾控非常棘手的弯道,通常是180度象发夹似的弯道路段。

Dirty air:乱流;急驶中的赛车所产生的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气流。乱流会干扰紧随其后的其他赛车所产生的气流,从而影响(减少)空气流动中所产生的下压力,这就会使紧随其后的赛车驾控受到影响,赛车有可能会打滑失控。

Down force:下压力 ;赛车的车身,车翼及悬吊系统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因空气流动的作用而产生向下的压力。下压力随着赛车速度的增加会产生的更强,从而使赛车的抓地力增强。

Wind tunnel:风洞 ;用于开发赛车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它的目的是在保证赛车获得足够下压力的情况下所受的空气阻力最小,以提高赛车的速度和高速行驶的稳定性。风洞由于运转需要巨大的能量和配备精密的电子仪器量,所以开支极其巨大。

Grid:排位;赛车决赛时起跑的排列位置,是按照排位赛的比赛结果而排列确定的。赛车排列置于两赛车交错的行列,最前端的赛车领先下一辆赛车有8米远的间隔距离。

Starting grid:起跑排位 ;根据车手的赛车在排位赛的成绩来排定其赛车的起跑的位置。

Pole position:杆位 ;又称为P.P.,由周六下午排位赛取得的名次而定,以赛车所跑单圈最快的成绩来确定车手在决赛起跑时最前面的排头位。

Qualifying:排位赛;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周五和周六进行,每辆赛车只能做一圈排位。周五排位赛发车的顺序按照前一站比赛成绩(新赛季首站按上一年世锦赛成绩)。周六排位赛发车顺序按照周五排位赛得出名次的倒顺序,即慢车先排位,快车最后排位。决赛排位是以周六的排位赛名次成绩为准,第一名的赛车手决赛起跑位置称为杆位。

Paddock:装备区;设在赛事赛道的起跑位附近,这是车队管理和休息区及运输车辆停放的地方。

Pit:维修区;用于车队摆放赛车并在比赛前调试赛车以及比赛时完成进站维修等工作的地方,这是车队比赛周末工作的核心地。

Pit lane:维修道;经过特殊设计的在维修站前的通道,是赛车从维修站进入赛道或离开赛道返回维修站的通道。维修道是有严格速度限制的路段,一般速度限制在80-120公里/时速( 即每小时50-74英哩),不同的赛道有不同的限速规定。

Pit stop:停站;车手加油及换轮胎的地方,进维修站的时机及次数是每个车队比赛的重要策略。

Slicks:光头胎;在干燥路面上使用的没有胎纹的赛车轮胎,也称“干胎”。光头胎于1998年的赛季前被有四条直纹沟槽的轮胎(干胎)给取代了,这些沟槽是用来降低赛车过弯道时的速度。

Pit crew:后勤维修人员;指在维修区负责车队的工程师和技师。

Race number:赛车号码;在新赛季之前FIA会根据前一年的车手排名,给予每辆F1赛车一个号码,此号码必须是很清楚地展示于车体的车鼻翼两侧。13这个数字西方人特别忌讳,因此在赛车号码中,是没有13号的。

Safety car:安全车;是一辆闪着黄色车灯的奔驰车,车身贴有Safety Car的标志。安全车的驾驶者很有经验,车上装有与控制台联络的通讯系统。


7 活塞在气缸里面的移动速度最快达到40m/s,连杆承受的负荷在3吨以上

8 每场F1比赛当中由一个五人小组组成最高裁判组,负责裁定车手是否存在违规和不公平竞争,它由F1A赛事总监查理·怀汀领导,一名由赛事承办国官员担任的赛事总监,以及三名运动委员(一名来自承办国,两名来自其他国家)组成,他们的决定是独立做出的,在比赛中他们的命令是高于一切的,根据情况甚至有权决定结束比赛。

9 对缓冲区的规定:FIA建议,在与防护墙可能的撞击角度大于30度时,要在防护墙前设立缓冲区和轮胎墙,当可能的撞击角度小于30度时,应使用光滑的围墙和撞击护栏。

10  F1赛车轮胎外面的保温毯的温度一般在60~80摄氏度之间

11 关于轮胎:   
F1的赛车轮胎包含有220种以上不同的材料和80种以上的配方    一条轮胎当中约79%的成分是橡胶,18%的钢和3%的合成织物    F1轮胎的束带由多种角度的凯夫勒纤维编织而成,不同的轮胎编织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12 轮胎小参数:  
  时速300公里的时候,F1轮胎的外缘承受的离心力达到2000倍过载的大小    与地面的接触压力超过1.6吨    在时速可以达到150公里的弯道,赛车承受3.2g过载,轮胎横向附着力超过2.2吨    F1全力刹车的时候减速度达到5g,轮胎承受的反作用力有2.5吨

13 轮胎的最佳工作温度是100摄氏度

14 历史上第一部使用尾翼的赛车是1968年Matra车队的MS2

15 赛车外部的圆形字母“E”标志是紧急启动车内灭火泡沫的开关,驾驶舱内同样有这个装置

[ 本帖最后由 rooneymufc 于 2007-11-1 09:18 PM 编辑 ]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9 07:34 PM
【方格旗】 - 告知车手该阶段赛事或活动已经结束。在练习赛或是排位赛中,方格旗依时间的规定而挥动 (例如两小时自由练习时间,时间到即挥旗告知车手);比赛中则是以第一位通过终点线的车手为第一个挥旗对象,而后每个通过终点线的车手则是依序的挥旗对象。

【黄旗】-   告知车手前方有危险,例如故障的车辆。单挥动黄旗代表要车手减速,双挥动代表车手不仅要减速,并且随时要有停下来的准备。不论是单挥动或是双挥动期间,所有场上的车辆一律禁止超车。

【绿旗】-  告知车手刚才的状况解除,通过绿旗后可依原本的速度进行比赛。

【红旗】- 告知车手比赛或活动终止。通常是因为严重事故或是天候状况导致跑道状况无法继续比赛。

【蓝旗】- 警告车手后方有超越其一圈 (或以上) 的车手即将通过,不论是减速或是离开比赛线的方式,必须要让后方的车手优先通过。如果在通过三个蓝旗之后还未让出比赛位置,那么该名车手将会被处罚。

【黄、红条纹旗】-  警告车手前方跑道抓地力差,通常是前面有赛车引擎机油泄漏在跑道上。

【橘点黑底旗】- 这种旗帜挥动时会跟随着一部车号,它在警告车手车辆已经出现了机械性的故障,必须立即回到维修区进行维修或更换。

【黑白相间旗】- 这种旗帜挥动时会跟随着一部车号,这在警告车手作出了不应该有的竞技行为。如果车手继续这样的行为的话,那么他会被举黑旗。

【黑旗】- 这种旗帜挥动时会跟随着一部车号,这在告知车手回到维修区,通常也是宣示了车手从这场比赛中除名,不能继续进行比赛。

【白旗】-  警告前方有缓慢移动的车辆。
作者: S@ng    时间: 2007-9-10 04:31 PM
谢谢分享哦!

原来还有那么多规则我还不知道!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10 06:23 PM
还有很多关于F1的知识我会慢慢的放上来。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10 07:34 PM
我们知道2007赛季引擎转速被强行限制在19000转/分钟。

在第一阶段排位赛做计时圈时,如果你的赛车竞争力不强,而你又不想过早被淘汰,你就需要将引擎用到极限,也就是无限接近19000转/分钟。

下面进入第二阶段排位赛,本赛季除了法拉利和迈凯轮外,其他赛车都无法保证可以轻松进入第三节排位赛,雷诺车手就多次被挡在第三节排位赛大门之外。由于雷诺R27对日本轮胎不适应,加上空气动力学研究落后于两强,雷诺在引擎使用上比两强激进。可以说,在第二阶段排位赛的计时圈,几乎所有赛车都将引擎用到极限。

第三阶段排位赛的引擎使用最有学问,上视的李兵都被转速表弄昏了头。

前七八分钟是烧油时间,一般车队会要求车手尽量节省燃油消耗,这七八分钟引擎最高转速一般控制?8000转多一点。如果你看到此时法拉利引擎最高转速是18000转,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法拉利引擎的极限,更不能据此得出法拉利引擎不如某某引擎的结论。事实上,前七八分钟,迈凯轮的引擎转速也基本控制在18000转多一点。当然,如果前面一辆慢车影响你的计划,你可以超车,不排除此时引擎接近19000转的可能性。

排位赛倒数七八分钟,进行第一次进站换胎,一个出场圈后是计时圈,此时作出的成绩比最终成绩会慢0.5秒左右。排位赛倒数三分钟左右,进行第二次进站换胎,一个出场圈后是一个或两个计时圈。最后的这两个计时圈车手们都会将赛车的引擎、轮胎、刹车发挥到极限。此时,如果电视转播出现转速表才是最有意义的。整个周末,排位赛最后一两个计时圈是引擎转速最高的时间段。

进入正赛,如果你想超越前面的车,你必须将引擎使用得更激进,当比赛快要结束,而你遥遥领先,你需要保护引擎,降低转速,确保完赛。
作者: lyh    时间: 2007-9-11 09:45 PM
谢谢分享。。。。。。。。。
作者: HeRock    时间: 2007-9-13 03:29 PM
什么是烧油时间?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13 08:18 PM
如果没错的话,烧油时间是说车手必须经过“烧油圈”以便在最后争夺杆位时让赛车尽量较轻。看看以下的新闻后,可能你会明白。







F1各车队已一致同意下赛季修改排位赛安排-缩短第三节时间,让“烧油”现象消失。

  负责雷诺车队技术工作的帕特-西蒙兹透露:F1的“运动工作小组”在蒙扎召开会议,议程当中的一项就是“微调”排位赛的程序。实质上就是缩短排位赛第三节的时间,以避免10部赛车在赛道上转圈“烧油”的现象。

  这项议程得到了大多数的支持,将于今年10月呈交国际汽联,获得批准后即可在下赛季开始实施。

  目前F1每站比赛的排位赛分为三节,前两节各有6部赛车按成绩排名被淘汰,最后有10部赛车进入第三节争夺杆位。

  由于规则规定这10部赛车在第三节排位赛开始时的载油量必须与正赛发车时的载油量相同,车手必须经过“烧油圈”以便在最后争夺杆位时让赛车尽量较轻。“烧油圈”损失的油量可以在正赛开始前补回。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13 09:43 PM
标题: F1的积分规则
每站比赛

第一名10分,第二名8分,第三名6分,第四名5分,第五名4分,第六名3分,第七名2分,第八名1分,
其他车手没有积分.

如果比赛提前结束(多数由于天气原因),当第一名车手未完成75%的比赛时,积分减半.(则第一名5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3分,第四名2.5分,第五名2分,第六名1.5分,第七名1分,第八名0.5分.)

另外,试车手参加比赛得到的积分算作个人积分和车队积分,不算作他所代替的正式车手的积分.

车队:
在一站比赛中两名车手的积分的和就是车队在一站比赛所得的积分.

总积分:车手和车队在该赛季每站积分之和。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16 12:33 AM
想知道一下,楼主你的资料是哪里来的?
怎么会知道那么多?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16 05:06 PM
标题: 回复 #10 隐形~杀手 的帖子
我看F1 5年了,有F1的规则我会收藏在我的电脑。

包括了F1的积分我都会记录。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16 09:53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16 05:06 PM 发表
我看F1 5年了,有F1的规则我会收藏在我的电脑。

包括了F1的积分我都会记录。

哦...原来你是个F1的忠实车迷!
那以后还有什么关于F1的东西可以放上来跟我们分享!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16 10:01 PM
标题: 回复 #12 隐形~杀手 的帖子
一定会的,我是kimi raikkonen 的忠实车迷。以后请多指教,如果我的贴子有错误的地方请多原谅。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16 10:05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16 10:01 PM 发表
一定会的,我是kimi raikkonen 的忠实车迷。以后请多指教,如果我的贴子有错误的地方请多原谅。

跟我一样勒!
都是Raikkonen的车迷!
不会有错的啦,如果有我都不懂啦!
我都要靠你告诉我勒!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16 10:09 PM
标题: 回复 #14 隐形~杀手 的帖子
有时候时间我会放错的,可能是早了1小时或者慢了1小时。。。:a019: :a019:

以后关于F1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这里一起研究还有讨论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16 10:15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16 10:09 PM 发表
有时候时间我会放错的,可能是早了1小时或者慢了1小时。。。:a019: :a019:

以后关于F1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这里一起研究还有讨论

时间放错了没关系的啦!
好啊......多多指教......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16 10:22 PM
标题: 回复 #16 隐形~杀手 的帖子
如果以后有关于F1的问题,可以放上来,如果我知道的话一定告诉你的,如果我不知道的话,看看别的F1迷给的意见吧!

今天就到此为止,晚安!:a009: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16 10:38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16 10:22 PM 发表
如果以后有关于F1的问题,可以放上来,如果我知道的话一定告诉你的,如果我不知道的话,看看别的F1迷给的意见吧!

今天就到此为止,晚安!:a009:

好啊.....我会的!
晚安......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17 08:10 PM
标题: F1 赛车常用语
赛车部件

engine/motor 引擎
chassis 底盘
clutch 离合器
fuel tank 油箱
cylinder 汽缸
automatic transmission 变速箱
bonnet 车盖
electronic ignition system 电子点火系统
radiator 散热器
spot lamp 车灯
tire 轮胎
brake system 刹车系统
cockpit 驾驶舱

车内仪器

safety belt 安全带
wiper 拭雨器
window glass 车窗玻璃
seat 座位
helmet 头盔
steering wheel 方向盘
oil pressure gauge 油压表
dashboard 仪表盘
speedometer 速度表

人员

driver 车手
team manager 车队经理
the support crew 后勤人员
sponsor 赞助商
spectator 观众
rookie新手
technical consultant 技术顾问
co-driver 领航员
pit crew 后勤维修人员
constructor 制造商

赛制

practice 练习赛
formula-1 racing 一级方程式赛车
formula-3 racing 三级方程式赛车
rally 拉力赛

后勤装备

pit 维修站
pit stop 停站
pit lane 维修道
steering box 转向机
surviving cell 救生室
water pump 水泵
paddock 装备区

其它
chicane 减速弯道
hairpin 发夹弯道
dirty air 乱流
down force 下压力
grid 排位
starting grid 起跑排位
pole position 杆位
qualifying 排位赛
slicks 光头胎
race number 赛车号码
safety car 安全车

F1赛专用语解释

Grand Prix: 国际汽车大奖赛( 大奖赛。第一场国际赛车大奖赛于1906年在法国勒芒举行。

Championship points: F1年度锦标积分制;F1的年度锦标分为两种:车手锦标及车队锦标。计分方式是采用积分制,车手与车队的积分都是相加累积的。F1赛事成绩的评分是由国际汽联(FIA: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依据每站赛程比赛的结果来评定。每站F1比赛的第一名车手和车队各得10分、第二名各得8分、第三名6分、第四名5分、第五名4分、第六名3分、第七名2分、第八名1分。

Chassis:车身底盘 (赛车的基本架构包括悬吊系统、钢圈轮胎及其他各类车材的组合。一辆高科技F1赛车的车身底盘是由碳纤维板和其他材料合制成的,底盘非常轻巧而且强力大耐用。它通常是一部赛车的编号来源。

Cockpit:驾驶舱;F1车手乘坐的区域,它根据车手的体形量身订做的。但作为车队的第三辆赛车却不能兼顾两位车手的体形,所以它通常按照车队第一号车手的体形来设计。

Constructor:制造商/车队;F1赛车的制造商是指车身底盘的制造者,而不是指引擎制造商。按照规定,底盘制造者的名字通常是放在引擎制造商名字的前面,在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车队冠军的荣耀是颁给车身底盘制造商的。

Chicane:减速弯道;这个英文单词的中文直译是"诈骗"的意思,但在F1赛车中,指的是在直线赛道上设置的连续弯道,用来降低赛车的车速。

Hairpin:发夹弯道;难度非常高,车手驾控非常棘手的弯道,通常是180度象发夹似的弯道路段。

Dirty air:乱流;急驶中的赛车所产生的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气流。乱流会干扰紧随其后的其他赛车所产生的气流,从而影响(减少)空气流动中所产生的下压力,这就会使紧随其后的赛车驾控受到影响,赛车有可能会打滑失控。

Down force:下压力 ;赛车的车身,车翼及悬吊系统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因空气流动的作用而产生向下的压力。下压力随着赛车速度的增加会产生的更强,从而使赛车的抓地力增强。

Wind tunnel:风洞 ;用于开发赛车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它的目的是在保证赛车获得足够下压力的情况下所受的空气阻力最小,以提高赛车的速度和高速行驶的稳定性。风洞由于运转需要巨大的能量和配备精密的电子仪器量,所以开支极其巨大。

Grid:排位;赛车决赛时起跑的排列位置,是按照排位赛的比赛结果而排列确定的。赛车排列置于两赛车交错的行列,最前端的赛车领先下一辆赛车有8米远的间隔距离。

Starting grid:起跑排位 ;根据车手的赛车在排位赛的成绩来排定其赛车的起跑的位置。

Pole position:杆位 ;又称为P.P.,由周六下午排位赛取得的名次而定,以赛车所跑单圈最快的成绩来确定车手在决赛起跑时最前面的排头位。

Qualifying:排位赛;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周五和周六进行,每辆赛车只能做一圈排位。周五排位赛发车的顺序按照前一站比赛成绩(新赛季首站按上一年世锦赛成绩)。周六排位赛发车顺序按照周五排位赛得出名次的倒顺序,即慢车先排位,快车最后排位。决赛排位是以周六的排位赛名次成绩为准,第一名的赛车手决赛起跑位置称为杆位。

Paddock:装备区;设在赛事赛道的起跑位附近,这是车队管理和休息区及运输车辆停放的地方。

Pit:维修区;用于车队摆放赛车并在比赛前调试赛车以及比赛时完成进站维修等工作的地方,这是车队比赛周末工作的核心地。

Pit lane:维修道;经过特殊设计的在维修站前的通道,是赛车从维修站进入赛道或离开赛道返回维修站的通道。维修道是有严格速度限制的路段,一般速度限制在80-120公里/时速( 即每小时50-74英哩),不同的赛道有不同的限速规定。

Pit stop:停站;车手加油及换轮胎的地方,进维修站的时机及次数是每个车队比赛的重要策略。

Slicks:光头胎;在干燥路面上使用的没有胎纹的赛车轮胎,也称“干胎”。光头胎于1998年的赛季前被有四条直纹沟槽的轮胎(干胎)给取代了,这些沟槽是用来降低赛车过弯道时的速度。

Pit crew:后勤维修人员;指在维修区负责车队的工程师和技师。

Race number:赛车号码;在新赛季之前FIA会根据前一年的车手排名,给予每辆F1赛车一个号码,此号码必须是很清楚地展示于车体的车鼻翼两侧。13这个数字西方人特别忌讳,因此在赛车号码中,是没有13号的。

Safety car:安全车;是一辆闪着黄色车灯的奔驰车,车身贴有Safety Car的标志。安全车的驾驶者很有经验,车上装有与控制台联络的通讯系统。
作者: HeRock    时间: 2007-9-17 10:12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16 10:01 PM 发表
一定会的,我是kimi raikkonen 的忠实车迷。以后请多指教,如果我的贴子有错误的地方请多原谅。


以后如果有新的资料时,请放在第一页,这样能方便我们找资料。谢谢!
其实,你可以按“编辑”(在你的发贴的下面),然后把新的资料加上去的,这样也比较省发贴的位子。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17 10:15 PM
标题: 回复 #20 HeRock 的帖子
好的,我会试一试。谢谢你了。
作者: HeRock    时间: 2007-9-19 03:34 PM
标题: 回复 #21 rooneymufc 的帖子
不用客气!!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20 12:53 AM
原帖由 HeRock 于 2007-9-17 10:12 PM 发表


以后如果有新的资料时,请放在第一页,这样能方便我们找资料。谢谢!
其实,你可以按“编辑”(在你的发贴的下面),然后把新的资料加上去的,这样也比较省发贴的位子。

不要啦!
开新主题会加分勒,编辑不会加分勒!
哪里好???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0 08:17 PM
标题: 回复 #23 隐形~杀手 的帖子
分数不重要啦,让你知道更多的F1知识比较重要对吗?
作者: S@ng    时间: 2007-9-20 08:45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20 08:17 PM 发表
分数不重要啦,让你知道更多的F1知识比较重要对吗?

对咯!
分数不重要啦!

最重要是能够和大家分享!:a005: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21 01:16 A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20 08:17 PM 发表
分数不重要啦,让你知道更多的F1知识比较重要对吗?

你人好好哦....:a006: :a006: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1 07:03 AM
标题: 回复 #26 隐形~杀手 的帖子
那么你一定要进来支持一下。
作者: 小窦豆    时间: 2007-9-21 08:55 PM
楼主谢谢分享啊....你真厉害....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1 09:02 PM
标题: 回复 #28 小窦豆 的帖子
我也是有很多关于F1的知识是不知道的,

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分享,如果有错的地方请纠正。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22 02:16 A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21 07:03 AM 发表
那么你一定要进来支持一下。

会的....会的....
我现在已经进来支持了!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22 02:17 A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21 09:02 PM 发表
我也是有很多关于F1的知识是不知道的,

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分享,如果有错的地方请纠正。

不会啦!
你知道的都是我们不知道的勒!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2 07:32 AM
标题: 回复 #31 隐形~杀手 的帖子
那么你看F1有多久了?
作者: S@ng    时间: 2007-9-22 11:18 AM
我大概2004年开始看!
那时好像是舒马克得到第七次世界冠军!(又好像是更早)

我是为了舒马克这位车神而看的!
也是为了ferrari!
想当年ferrari和舒马克的搭配简直是无敌!
真让人怀念啊!:a001:

[ 本帖最后由 S@ng 于 2007-9-22 02:48 PM 编辑 ]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2 12:14 PM
标题: 回复 #33 S@ng 的帖子
那年刚好我去Sepang 看现场的。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23 01:01 A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22 07:32 AM 发表
那么你看F1有多久了?

我都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那年莱可能在排位赛的时候引擎一直坏,然后就一直换引擎!(应该是前年吧!是吗?)
那时是因为我的亲戚来我家他们讲要看的,从那时开始我就看了!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听我亲戚他们讲舒马克的技术很好,就支持他咯!那时他是从十几位到第五位的时候!
刚好那年是莱可能的天下只是他的车容易坏不然阿伦索都拿不到冠军!(那时是阿伦索第一次拿冠军)
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莱可能了,也是开始讨厌阿伦索的时候!
我会讨厌阿伦索是因为每次莱科能带头跑的时候车坏了阿伦索才赢他的!

[ 本帖最后由 隐形~杀手 于 2007-9-23 01:07 AM 编辑 ]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23 01:03 A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22 12:14 PM 发表
那年刚好我去Sepang 看现场的。

现场看的感觉如何?
我听我堂弟说那种感觉比看电视的还刺激!
是真的吗?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3 06:52 AM
标题: 回复 #36 隐形~杀手 的帖子
看现场很刺激的,但是门票很贵。
作者: S@ng    时间: 2007-9-23 11:17 A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23 06:52 AM 发表
看现场很刺激的,但是门票很贵。

听说好的位置,门票都是RM150-2++的!(还可能更贵)

看来要等我中马票才能去看咯!:a019: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3 03:32 PM
标题: 回复 #38 S@ng 的帖子
上次我看的时候,门票是RM900。在Sepang,如果起跑的地方看大概价钱是RM1800-RM2000。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23 04:18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23 03:32 PM 发表
上次我看的时候,门票是RM900。在Sepang,如果起跑的地方看大概价钱是RM1800-RM2000。

哇....那么贵啊?
那一条直路然后转弯的位子呢?应该更贵吧?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23 04:20 PM
原帖由 S@ng 于 2007-9-23 11:17 AM 发表

听说好的位置,门票都是RM150-2++的!(还可能更贵)

看来要等我中马票才能去看咯!:a019:

你讲的那个位子算是最便宜了的咯!
不用等到中马票啦,努力做工就有了!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3 04:28 PM
其实看现场1次就好了,去体验以下气氛。从电视看的话,可以看到不同的角落,我觉得会更好。
作者: HeRock    时间: 2007-9-23 06:09 PM
标题: 回复 #42 rooneymufc 的帖子
入门票很贵叻!而且又看不到“全场“!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3 06:16 PM
标题: 回复 #43 HeRock 的帖子
F1是世界最贵的体育活动。但是去看现场的气氛真的不一样。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23 10:27 PM
原帖由 HeRock 于 2007-9-23 06:09 PM 发表
入门票很贵叻!而且又看不到“全场“!

看不到全场没关系啦!最重要的是你可以看到你喜欢的车手的样子啊!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3 10:31 PM
标题: 回复 #45 隐形~杀手 的帖子
也要坐在好的位子才看得到。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23 10:34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23 10:31 PM 发表
也要坐在好的位子才看得到。

不一定哦!
他颁奖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了咯!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3 10:38 PM
标题: 回复 #47 隐形~杀手 的帖子
如果你是从远处跑去的话,是看不到的。有没有注意到,颁奖时很多是工作人员?
作者: HeRock    时间: 2007-9-23 10:46 PM
原帖由 隐形~杀手 于 2007-9-23 10:34 PM 发表

不一定哦!
他颁奖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了咯!


要坐在比较靠近奖台的位子才看得到。通常一个位子都要rm300多。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3 10:50 PM
标题: 回复 #49 HeRock 的帖子
RM300肯定看不到颁奖礼的。没有RM1000的话,等我们跑到的时候,已经开香宾了。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24 11:37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23 10:50 PM 发表
RM300肯定看不到颁奖礼的。没有RM1000的话,等我们跑到的时候,已经开香宾了。

颁奖台有酱远的咩?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5 05:58 AM
原帖由 隐形~杀手 于 2007-9-24 11:37 PM 发表

颁奖台有酱远的咩?



以雪邦来说,单圈长度是5。543公里。如果从你看赛车的地方跑去的话,真的需要时间。而且一场F1的现场人数的确不少。
作者: 小羽    时间: 2007-9-25 03:19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25 05:58 AM 发表



以雪邦来说,单圈长度是5。543公里。如果从你看赛车的地方跑去的话,真的需要时间。而且一场F1的现场人数的确不少。

看来你实在了解,除非你从网上早来。。。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5 07:09 PM
原帖由 小羽 于 2007-9-25 03:19 PM 发表

看来你实在了解,除非你从网上早来。。。


身为F1车迷的我,收藏了很多关于F1的东西在我的电脑。包括了所有F1的跑道跟时间。
以及F1这3年的车手比赛成绩。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9-25 11:32 PM
原帖由 小羽 于 2007-9-25 03:19 PM 发表

看来你实在了解,除非你从网上早来。。。

不要小看他哦!
他可是个F1的忠实车迷哦!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9-26 06:37 AM
原帖由 隐形~杀手 于 2007-9-25 11:32 PM 发表

不要小看他哦!
他可是个F1的忠实车迷哦!



谢谢你那么看的起我哦。
作者: 小窦豆    时间: 2007-10-4 09:09 PM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0-4 10:02 PM
原帖由 小窦豆 于 2007-10-4 09:09 PM 发表
谢谢楼主分享......


你是F1的车迷吗?之前好像没看到你的贴子。
作者: 風林火山    时间: 2007-10-7 07:04 PM
开始对F1有了解了,谢谢:a002: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0-7 07:09 PM
F1忠实车迷。看F1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一些从网上看了就存放在电脑。
作者: HeRock    时间: 2007-10-7 08:59 PM
标题: 回复 #60 rooneymufc 的帖子
你真得很强!!!!!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0-7 09:19 PM
原帖由 HeRock 于 2007-10-7 08:59 PM 发表
你真得很强!!!!!



我只是比较注意kimi的新闻。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0-9 10:18 PM
标题: 昂贵F1:一辆F1战车的造价:5万至410万美元
F1汽车大赛,不仅是赛车手勇气、驾驶技术和智慧的竞争,在其背后还进行着各大汽车公司之间科学技术的竞争。福特汽车公司就形象地把汽车大赛比作“高科技奥运会”。在汽车大赛中推出的新型赛车,从设计到制造都凝聚着众多研制者的心血,并代表着一家公司乃至一个国家的高科技最新水平。汽车大赛还是各国科技人才素质的较量。每辆F1赛车都是世界著名汽车厂家的精心杰作。

据粗略统计,一部可以参赛的F1赛车价格在989370欧元左右。这个价格只是组装出一部可以开动的赛车,如果去参加比赛,还需要更换大量的配件。如果让一部价值约989370欧元的F1赛车跑一年的赛事,还需要有大量的配件。全年参赛总费用是8848770欧元,相当于885万美元。

这些数字还是F1赛车的基本费用,如果再加上科研费、设计费、风洞实验费(甚至风洞实验室的造价)、公开和私下试车费,上述数字至少翻一倍。此外,如果真将F1赛车放在赛道上,还得别忘了先在国际汽联交3680万欧元的押金。
作者: --DEviL魔鬼--    时间: 2007-10-13 12:11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0-14 11:38 AM
原帖由 --DEviL魔鬼-- 于 2007-10-13 12:11 AM 发表



你怎么知道啊?



F1的制造过程里。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10-16 11:23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9-26 06:37 AM 发表



谢谢你那么看的起我哦。

这是事实哪怕别人笑啊!
我看是你谦虚吧....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0-17 05:51 AM
原帖由 隐形~杀手 于 2007-10-16 11:23 PM 发表

这是事实哪怕别人笑啊!
我看是你谦虚吧....



我知道的也是有限,真的。
不然等你问一些问题而我又不会回答,那么更丢脸。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10-17 02:01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10-17 05:51 AM 发表



我知道的也是有限,真的。
不然等你问一些问题而我又不会回答,那么更丢脸。

不会啦!
我都想不到有什么东西可以难倒你!
作者: HeRock    时间: 2007-10-17 03:42 PM
标题: 回复 #63 rooneymufc 的帖子
从明年起,好像不用抵押金了。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0-17 08:45 PM
原帖由 隐形~杀手 于 2007-10-17 02:01 PM 发表

不会啦!
我都想不到有什么东西可以难倒你!


如果遇到问题我不会回答,请不要取笑我。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0-17 08:45 PM
原帖由 HeRock 于 2007-10-17 03:42 PM 发表
从明年起,好像不用抵押金了。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不好意思。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10-17 11:11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10-17 08:45 PM 发表


如果遇到问题我不会回答,请不要取笑我。

不会啦.......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0-21 06:30 AM
标题: FIA临时修改红旗规则 如比赛中断赛车需进站排队
巴西大奖赛正赛将临时修改红旗规则,目的是如果比赛出现暂停的话,保证不耽误电视转播时间。巴西站排位赛结束后,F1竞赛总监查理-怀丁已经通过声明批准了临时红旗规则。

  通常,如果F1比赛过程中出现红旗致比赛暂停的话,赛车会回到发车区等候。这时车队维修人员将出现在赛道上维护赛车,待比赛恢复前退出。因为时差的关系,巴西大奖赛的转播时间正好是欧洲周日晚的黄金时间。为了避免红旗耽搁时间,FIA决定更改红旗规则。

  FIA的一份声明中写到:“为了避免人员和设备退出发车区的耽搁,当比赛中断后允许赛车进入维修站,在维修站出口指示灯前,距红旗线约10米的行车线上排成一队。”

  “如果比赛中断时赛车正跟随安全车,将由安全车引导赛车进入维修站并在出口红旗线位置的行车线停下,所有赛车必须在其后排成一队。”

  所有在领跑车后和红旗线之间的赛车和被套圈的赛车,将在比赛恢复前1分钟被允许提前离开维修站。任何在维修站停车后有位移的赛车将被认为是等同于在发车区位移,将处以通过维修站的处罚。

  另外FIA还规定,在湿地条件下,安全车带队时被套圈赛车不允许再超过领先赛车。
作者: HeRock    时间: 2007-10-21 12:15 PM
标题: 回复 #73 rooneymufc 的帖子
谢谢分享!!
作者: 楚留香    时间: 2007-10-22 02:05 AM
最好明年F1启用无纹轮胎
这样虽然会提高赛事危险性
但是赛车会提高过弯速度
这样才有可看性嘛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0-22 06:19 AM
太危险了,FIA肯定不会批准的。

F1的时速高达300km/h,如果再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 S@ng    时间: 2007-10-22 03:57 PM
原帖由 楚留香 于 2007-10-22 02:05 AM 发表
最好明年F1启用无纹轮胎
这样虽然会提高赛事危险性
但是赛车会提高过弯速度
这样才有可看性嘛

这样是危险了一点!

不过我觉得FIA可以批准随时使用无纹轮胎!
车队必须听从FIA的指示,按照天气和路面状况使用不同的轮胎!
如果该跑道不适合,可以禁止使用!
如果状况良好,车队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各种轮胎!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1-1 09:18 PM
标题: 何为空气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常被人们称为一门黑色的艺术、赛道上获得成功的真正秘诀。丰田的空气动力学专家麦克-吉兰就为我们阐述了获得成功的这个秘诀,那就是在比赛中驾驭风的艺术。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空气动力学是操控和利用气流的科学。在一级方程式比赛中,超高的速度使空气成为了一种可怕的力量,它可以使赛车发挥出优势,也可以成为速度的障碍。

  简单地说,一个物体的前端越大,那么它所遇到的风阻就越强,所以如果在相同动力的驱动下,较大物体的移动速度可能会比较小物体的慢。

  不过在一级方程式比赛中,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下压力的存在就使事情复杂了,因为风阻也可以用来提高赛车的性能。如果可以正确地引导风力,那么就能让其为赛车提供通过弯道时所需的额外抓地力。

  吉兰解释道:“简单说下压力就是向下作用于地面的力。你可以想像一下飞机,它要飞起来就需要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而我们赛车风翼的作用就正好与飞机机翼的作用相反。在赛车上,我们需要一种朝地面向下作用的力,以便让赛车在通过弯道时能够紧贴在赛道上。

  对于空气动力学专家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让气流的正面效应最大化,而同时要将其负面效应消除到最小。在早期,一级方程式中对空气动力学的运用比较原始,也非常危险,不过现在这种技术已经演变成为了一门艺术,它决定着你能否在F1比赛中取得成功。

  吉兰表示:“一级方程式中的空气动力学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在二十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最早的空气动力学风翼。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F1赛车上的空气动力学变得越来越总要。不过直到最近10年,一级方程式的空气动力学才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现在这门技术已经变得非常出色。”

  “现在,空气动力学是一支F1车队可以在赛车上做出调整的最重要项目。其他项目,比如轮胎,大家都在使用同样的轮胎,引擎也被冻结了,所以空气动力学是我们可以进行调整的最大项目,也是对赛车性能影响最大的方面。”

  虽然丰田TF107赛车的每一个外部零件在设计的时候都考虑到了空气动力学性能,但赛车上最为关键的空气动力学部件是赛车的最前端和尾端。

  作为赛车上最先接触空气阻力的部件,前定风翼是整车空力学的关键所在。它为赛车周围的气流开辟出通道,保证气流能够达到正确的区域,产生足够的下压力,同时还能防止带来负面效应。

  吉兰同时说:“前定风翼是赛车上最为有效的区域。它为赛车的前端提供了基本的下压力、稳定性,并增加抓地力。不过前风翼还引导开轮胎周围的气流,而轮胎是产生阻力的最大部件。从现实的观点上看,我们无法把轮胎完全罩住,所以只能想办法将气流引导开。”

  “要获得完美的调校,我们通常会从赛车的前端开始,向后进行调整,因为前端的每个部件,比如前悬挂系统,会对赛车的其余部件带来重大影响。”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赛车尾部的空气动力学就不那么重要。尾翼和前定风翼一样,都会产生下压力,只有前端和尾端所产生的下压力相协调,才能保证赛车有很好的稳定性。

  由于一级方程式赛车对调校方面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极度敏感,所以赛车要经过非常精心的微调,来保证赛车风翼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率。“仔细观察一下尾翼,你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同的孔洞。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调整风翼的角度,这样就能根据需要产生或大或小的下压力。”

  当然,由于空气动力学是决定赛车性能的关键因素,各一级方程式车队会想方设法来改进风翼,以求在赛道上获得成功。在丰田车队的总部德国科隆,车队首先要对这些最先进的科技进行测试,然后在运用到赛道上。他们有强大的计算机来模拟气流通过赛车时产生的效应。在风洞中,车队还利用TF107赛车的实体模型,用实际比赛中的风俗来进行实验。

  吉兰说:“每年我们会利用大约8,000-9,000个小时在风洞中研发赛车。另外我们在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FD)中所花费的时间也大致如此,这是一种能够模拟气流流过赛车的计算机软件。”

  根据这些综合的数据,车队就可以了解到赛车在比赛速度下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表现,让空气动力学专家和工程师们知道应该在那些方面改进赛车的空气动力学。

  ‘不断改进'是丰田以及其他F1车队的基本设计理念,而在一级方程式中挑战成功的过程中,空气动力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可以说,谁能够完美‘驭风',谁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11-2 12:35 AM
原帖由 楚留香 于 2007-10-22 02:05 AM 发表
最好明年F1启用无纹轮胎
这样虽然会提高赛事危险性
但是赛车会提高过弯速度
这样才有可看性嘛

太危险了啦!
那我问你,你看F1是看他们跑的还是看他们撞车的?
作者: skyboy789    时间: 2007-11-2 01:19 A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10-22 06:19 AM 发表
太危险了,FIA肯定不会批准的。

F1的时速高达300km/h,如果再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FIA没改掉v10气缸可以更快。。。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1-2 05:46 AM
原帖由 隐形~杀手 于 2007-11-2 12:35 AM 发表

太危险了啦!
那我问你,你看F1是看他们跑的还是看他们撞车的?



一直发生意外的F1根本没有看头,看到SAfety car后面一大堆赛车,变得无聊。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1-2 05:47 AM
原帖由 skyboy789 于 2007-11-2 01:19 AM 发表

如果FIA没改掉v10气缸可以更快。。。



这样的F1才会比较好看。
作者: 吸血_凯特琳    时间: 2007-11-4 06:23 PM
学了很多F1的知识哦~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11-4 11:18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11-2 05:46 AM 发表



一直发生意外的F1根本没有看头,看到SAfety car后面一大堆赛车,变得无聊。

你都会说了嘛......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11-4 11:22 P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11-2 05:47 AM 发表



这样的F1才会比较好看。

但是会很危险的勒!
作者: --DEviL魔鬼--    时间: 2007-11-5 01:55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ng    时间: 2007-11-5 02:28 PM
原帖由 隐形~杀手 于 2007-11-2 12:35 AM 发表

太危险了啦!
那我问你,你看F1是看他们跑的还是看他们撞车的?

那我问回你,你想看F1跑得快还是跑慢叻?

之前我都说了,可以按照各种不同天气和赛道状况来批准使用无纹轮胎嘛!
作者: S@ng    时间: 2007-11-5 02:29 PM
原帖由 skyboy789 于 2007-11-2 01:19 AM 发表

如果FIA没改掉v10气缸可以更快。。。

对咯!

之前只有ferrari使用v10!
真的是无敌!(刚好没有任何一支车队用v10!)
年年拿第一!
作者: HeRock    时间: 2007-11-5 10:50 PM
标题: 回复 #81 rooneymufc 的帖子
会无聊么?
我觉得当safety car一回去之后的那一刻是最关键,最刺激的。
作者: --DEviL魔鬼--    时间: 2007-11-5 10:56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11-6 12:08 AM
原帖由 --DEviL魔鬼-- 于 2007-11-5 10:56 PM 发表



进去之前才是关键。。

进去之前最关键?
进去前又不可以超车,又不可以驾快哪里会是关键的?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11-6 12:11 AM
原帖由 HeRock 于 2007-11-5 10:50 PM 发表
会无聊么?
我觉得当safety car一回去之后的那一刻是最关键,最刺激的。

对咯....因为算是从头来过嘛!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1-6 08:54 PM
在现场看到safety car,就是有状况。

那么就无法感觉到F1的刺激了。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11-7 12:25 AM
原帖由 rooneymufc 于 2007-11-6 08:54 PM 发表
在现场看到safety car,就是有状况。

那么就无法感觉到F1的刺激了。

对咯....不过有时也会很刺激的!
作者: --DEviL魔鬼--    时间: 2007-11-8 12:04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EviL魔鬼--    时间: 2007-11-8 12:05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隐形~杀手    时间: 2007-11-8 12:28 AM
原帖由 --DEviL魔鬼-- 于 2007-11-8 12:04 AM 发表



在还没进之前第一名的可以搞很多花样的哦。。。

可以搞很多也多不到哪里去的啦!
又不可以撞他们出去的!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1-8 07:42 AM
标题: 关于Ferrari F2007



底盘:轴距加长85毫米车手保护能力提高
       F2007在法拉利的内部代号叫658,是法拉利打造的第53款单座F1赛车。用法拉利的话来说,新车F2007在底盘方面的改进是巨大的。但主要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首先是轴距增加了。前任车型248F1的轴距是3035毫米,现在的新车为3135毫米,增加了85毫米。第二,为了满足更加苛刻的安全要求,赛车车头和车尾对撞击能量吸收的能力提高了,并在侧面增加新的合成材料结构,以更好的保护车手。据车队透露,这大约增加了不到10公斤的重量。因此对赛车的配重和压舱物设置会有一定影响。
       谈到底盘,需要提到的是,F2007仍然采用的是单龙骨结构,看来法拉利仍然对时下流行的零龙骨方案不感兴趣。

悬挂:全新的前部设计后悬挂季中改进
       悬挂方面,F2007的前悬挂是新设计的,车队表示,对其他方面的主要改进,都是为了适应它。与前任248F1相比,上叉臂的安装点提高了,表现在外观上是有了一定的倾角,不再像旧车型那样上下叉臂都呈水平状。但是推杆的相对安装位置没有变化。
       F2007的后悬挂则基本与前任车型保持一致,法拉利表示,这是车队在新赛季中重点改进的区域,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是,需要对普利司通新胎的特性,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法拉利与普利司通之间,拥有其他车队无法比拟的合作历史,这是事实,但是由于普利司通新赛季提供的轮胎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适应新胎对于法拉利而言也不能轻视。

引擎:改进细节优化曲线调整散热器
       由于明年将开始强制冻结引擎的发展,并将最高转速限制在19000转/分,因此车队在赛季开始前,能对引擎做的只是一些细节优化。法拉利明年的引擎代号仍然为056,新任引擎总监西蒙(Gilles Simon)表示,车队对引擎做的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燃烧室、阀门、曲轴和活塞等,并优化引擎在达到19000转/分的转速限制前的有效功率;用行话来讲,就是优化输出曲线(包括功率和扭矩)。
       与此相关,车队还改进了引擎的水冷和油冷系统入口,并添加了一些新的附件,以适应新车非常紧凑的后桥。当然,谈到引擎,就必须提到润滑油和燃油,法拉利表示这方面的改进工作也在进行。
       和引擎直接相关的另一个技术环节是散热,而且由于新赛季不准对引擎进行改进,因此散热器的性能变得更加重要。F1工程师为了减少管道的数量,都将油冷和水冷左右分置。F2007对散热器的调整主要是倾角变了。另外侧箱的入口形状也发生了改变,虽然仍然呈三角形,但是上面的水平边更长了,而且入口倾斜的非常厉害,这样在加大进气量的同时,降低了风阻。
       按照计划,车队必须在今年3月1号前提交封存的引擎,从那时起车队就不能在引擎上再动手脚,所以这将强迫车队把工作转向与引擎性能相关的附件上面,比如改进进气道、燃油和润滑油等等,谈到进气道,在这里顺便提一下,与248F1相比,法拉利新车F2007的进气口被压的更扁更长了。

空气动力学:赛季前将大幅度革新
       虽然科斯塔(Aldo Costa)表示:F2007目前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只是临时性的,在首站比赛开始前,将进行大幅度革新。但是在F2007上出现的一些新的东西,仍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为这些设计在248F1不曾出现过。
       首先是鼻锥尖端变得更加圆润、厚实,不像248F1那样尖锐,前翼附翼采用后掠的三角形设计。其次是科斯塔说的,前悬挂的包覆件、车身上的气流入口都是全新的(主要包括上面提到的侧箱进气口和引擎进气口),后轴包袱件更紧,更加流线型。第三是由于变速箱设计的更紧凑后,车尾收的更紧了。

变速箱:全新设计节约换挡时间
       严格意义上讲,在技术方面F2007真正具有突破性的改进是使用了名为快速换挡系统(quick-shift system)的全新变速箱,这套系统在其他车队被称为无缝变速箱,技术原理和奥迪在民用车上是使用的DSG变速箱类似。其特点是,在实现快速换挡的同时,能保持动力输出的不间断。
       法拉利的这台新变速箱仍包括7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安装方式当然是纵置,在制造上的主要特点是,使用了碳纤维的外壳,结构非常紧凑。2005年的F2005,法拉利曾因为变速箱设计的太过紧凑,遭遇了严重可靠性问题,法拉利这次一定会非常小心。科斯塔表示,新变速箱在任何工况和任何档位上,都能节约换挡时间。

技术参数:

车型代号 F2007
车身总长 4545毫米
车身总宽 1796毫米
车身总高 959毫米
轴距 3135毫米
轮毂尺寸 13英寸
后轮轮距 1405毫米
前轮轮距 1470毫米
车身总重 600公斤(含水、润滑油和车手)
底盘结构 碳纤维蜂窝状符合结构
引擎代号 056
气缸数量 8
气缸夹角 90度
气阀数量 32
阀门驱动 气动
引擎排量 2398毫升
活塞直径 98毫米
引擎质量 95公斤
燃油 壳牌V-PowerULG62
润滑油 壳牌SL-0977
变速箱布置方式 纵置变速箱(带防滑差速锁)
变速箱结构 7挡连续式半自动变速箱(1倒挡)
制动系统 碳纤维通风刹车碟
悬挂系统 前后双叉臂(主动推杆、旋转减震器)

[ 本帖最后由 rooneymufc 于 2007-11-8 07:45 AM 编辑 ]
作者: --DEviL魔鬼--    时间: 2007-11-8 09:58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ooneymufc    时间: 2007-11-8 10:12 PM
我只是转贴而已,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欢迎光临 JBTALKS.CC (https://jbtalks.my/)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