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0
- 人气
- 0
- 主题
- 153
- 帖子
- 1354
- UID
- 261209
- 积分
- 717
- 阅读权限
- 17
- 注册时间
- 2009-9-6
- 最后登录
- 2017-5-29
- 在线时间
- 1375 小时
|
巨型魷鱼(Giant Squid)
英文名:Giant Squid(巨型魷鱼)
拉丁文学名:Architeuthis dux
大小:40-60英呎(12.2-18.3米)
栖息范围:全世界
栖息深度:深及10,000英呎(3048米)
这种巨型魷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之一,也是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属於头足纲、枪形目、巨型魷鱼科,许多中文文章裡也把它称為「大王乌贼」。其实魷鱼与乌贼是有区别的,就普通大小的魷鱼和乌贼而言,它们在外貌上很相似,但又有明显的不同:魷鱼身体狭长,有点像标枪的枪头,所以又叫枪乌贼。魷鱼的触手没有乌贼的触手长,而且不能全部缩到身体内。不过由於大王乌贼这个词汇用得比较久,所以许多正式的文章上也很常见,大概也算合法名称了。
对於这种动物科学家知道得还不多,因為到目前為止人们从没见过野生的活体,我们所瞭解到的东西都来自衝到海滩上的巨魷尸体,更多的是来自渔民拖网中的尸体。它们是食肉动物,根据对它们胃中食物的研究,它们应该不是挑剔的食客,几乎什麼都往肚子裡塞。它们有进化完善的大眼睛,视力相当好,而它们生存的深层带中有大量生物是发光的,这些巨魷就利用自己的大眼睛循光而去,轻而易举地捕猎。
巨型深海大蝨(Giant Isopod)
英文名:Giant Isopod(巨型等足虫)
拉丁名:Bathynomus
大小:大约12-16英吋(30.5-40.6釐米)
栖息范围:全世界
栖息深度:超过2,000英呎(610米)
巨型深海大蝨属於甲壳纲等足目,是已知等足虫类动物中最大的成员,而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它的小个子等足类同胞——潮虫。
这种大个头甲壳动物虽然不是吃素的,但并不是什麼兇猛动物,它们终生只是在洋底打扫动物尸体。由於海洋深处食物缺乏,所以深海大蝨必须适应上边掉下来什麼就吃什麼的生活。除了依靠天上掉馅饼外,它们还吃和它们居住在同一深度的小型无脊椎动物。
已知最大的巨型深海大蝨个头在40釐米以上,是甲壳动物家族中最大的物种之一。这种动物的外貌看起来像是史前生物,而受到威胁时,行為则和潮虫一样,把身体蜷起来变成一个紧紧的球,让背部坚硬的装甲来保护自己。
相对於人类这样简单的嘴来说,它们的嘴部结构非常复杂,包括许多部件,能够协同一致进行刺入、撕开、掏出内臟等动作。对於它们来说,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9摄氏度。而它们產的卵是已知所有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
图中是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蝨(giant Antarctic isopod,拉丁文学名:Glyptonotus antarcticus)刚孵化的幼体,这种深海大蝨生活在北冰洋周边岛屿和大陆附近,最深栖息深度在790米左右。幼体孵化后会把没孵化的卵吃掉,而雌性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蝨產卵后一般会死亡,个别能继续生存下去再次生育。
吸血鬼乌贼(Vampire squid)
英文名:Vampire Squid(吸血鬼魷鱼,吸血鬼乌贼是普遍叫法)
拉丁文学名: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
大小:大约6英吋(15.2釐米)
栖息范围:热带和温带海洋
栖息深度:1,800-3,500英呎(548.6-1066.8米)
这种头足纲、幽灵蛸目的生物就像是从午夜科幻电影中游出来的一样,在它身体上长著两隻大鰭,看起来和两隻耳朵一样;它的形态象胶冻样,更像一个水母而不像魷鱼或者乌贼(本来也不是);而幽灵蛸的眼睛非常大,它是个小动物,只有6英吋长(15.2釐米),球型的眼睛却有一条大狗的眼睛那麼大。
幽灵蛸是一种发光的生物,身体上覆盖著发光器官,这使得它们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点亮和熄灭,当它熄灭发光器时,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环境中就完全不可见。
和多数的乌贼、魷鱼、章鱼不同,幽灵蛸没有墨囊。它们的「手臂」上长著尖牙一样的钉子,由此使它们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魷鱼」。有一对「手臂」变化成可以延展的细状体,可以拉长到这种动物身体两倍的长度,它们就是利用这对伸缩自如的触手同其它短些的触手合作,一起来捕捉猎物。遇到危险的时候,幽灵蛸就把触手全部翻起盖在身上,形成一个带钉子的保护网。
就胶冻状的生物而言,幽灵蛸游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达到两个身长,而且可以在啟动后5秒内达到这个速度。如果危险就在眼前,它能连续来几个急转弯来摆脱敌人。它们的鰭可以帮助游泳,就像企鹅和海龟所做的那样来划水。
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们适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呎(4000米)深还能找到它。
这是科学家见到的第一个活体,它是巨魷的幼体这种巨型动物是许多古代海怪传说的主角,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有沉船的船员报告说他们的难友在夜晚的黑暗中被这些生物吃掉,也有报导说有巨魷跑到海面,把小船上的人拖进大海。儘管所有的那些报导都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在许多图画中它们都被画成可怕而强大的掠食者。
长吻银鮫(Lng-nosed Chimaera)
银鮫目(Chimaeriformes)
软骨鱼纲全头亚纲的1目,本目有3科6属约30种。体长60~200釐米,雌鱼较大於雄鱼。体延长侧扁。吻短而圆锥形,或延长尖突,或延长平扁似叶鉤状,如黑线银鮫。两頜齿呈板型的喙状物。背鰭棘活动,能竖垂,第二背鰭低而延长,或短而三角形。尾歪形,下叶比上叶大,尾椎轴稍上翘;或圆形,尾鰭上、下叶约相等,尾椎轴平行;或线形。体光滑,有时幼体头及背上具盾鳞。雄体除鰭脚外,还具腹前鰭脚及额鰭脚。卵大,圆筒形或椭圆形。肠具3~3.5螺旋瓣。心臟的动脉圆锥具3列瓣膜。鳃丝与鳃间隔几等长。鳃裂4对,外被一膜状鳃盖,后具一总鳃孔。上頜与脑颅癒合。无椎体,脊索不分节地縊缩;腰带的左、右两半部分分离。无泄殖腔。体内受精。呼吸时水流主流主要经鼻孔的鼻口沟至口内,口一般闭合。游泳缓慢,依靠身体后部,第二背鰭和尾部波动前进。胸鰭起推进和平衡作用。分佈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栖息於深海2600米或更深处。夜间较活动,出水即死亡。食贝类、甲壳类和小鱼。肉可食,肝可制鱼肝油。
叶鉤吻银鮫科有1属约4种,分佈於南美、新西兰、南澳大利亚、南非等地的沿海。
银鮫科有2属20餘种,分佈於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中国有2属4种,分佈於东海和南海。长吻银鮫科有3属:新尖吻银鮫属约有2种,分佈於西非,加勒比海南部;长吻银鮫属有6种,中国有太平洋长吻银鮫;產南海;尖吻银鮫属分佈於大西洋、日本、新西兰、美国沿海;中国有1种,產南海和东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