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ALKS.CC

标题: 请问ulu yam lama地方大的吗? [打印本页]

作者: hao5095    时间: 2012-5-16 02:28 PM
标题: 请问ulu yam lama地方大的吗?
有人住那边吗?
作者: jackyoyo    时间: 2012-5-16 03:53 PM
本帖最后由 jackyoyo 于 2012-5-16 03:56 PM 编辑

资料来至
乌鲁音南马新村


爱新村多媒体特別制作

乌鲁音有两个新村,一个是乌鲁音南马,一个是乌鲁音峇鲁。

Ulu 是常见地名,马来文是指上游之意,某个程度上也代表内陆落后地区,但乌鲁音两个新村不致于太“乌鲁”。

开埠之时,Ulu Yam不叫乌鲁音,中文译名是“吁汝音”或“吁鲁音”。吁,念yù,与“玉”同音,后来不叫吁汝音,可能因为太拗口。

乌鲁音南马,原名Ulu Yam Lama,也就是“旧” 乌鲁音。而Yam,马来字典并无此字,有人说可能是Ulu Ayam。也有人说,Ulu Ayam早期叫Batu Ayam,因为曾挖出一块鸡形大石头。

不过,程道中的《叶亚来传略》提到,1872年时期叶亚来的军队,曾在巴都亚音也即Batu Ayam扎营,那是一个“邻近乌鲁音的地方”。

坐落云顶山脚的乌鲁音南马,堪称雪州最美的新村之一,要山有山,要水有水。

但在一个半世纪以前,纷至沓来的不是游客,而是淘金的中国矿工,因为乌鲁音是乌雪锡产重地之一。

历史上,乌鲁音曾卷入雪兰莪内战。

乌鲁音在采锡时代,是叶亚来盟友东姑古丁,在乌雪的三大锡产地盘之一,除了乌鲁音还有古毛、叻思。

1870年,雪兰莪内战,战火蔓延至乌雪,乌鲁音也风云骤变,无可避免成了战场之一。

这场战役说明,在19世纪中叶,乌鲁音已经开发,或许只比吉隆坡稍迟。

根据史料,在19世纪末,乌雪包括乌鲁音的一批客家人,也曾到霹雳州的近打河流域采矿。

跨入20世纪,已有铁船开采,显见乌鲁音锡藏丰富。

接着1920年代,橡胶种植业开始冒起。

乌鲁音南马的火车站,见证了当年货运重镇的角色。今天,乌鲁音南马新村,已易名为Kg Stesyen,意为“火车头新村”,为的是纪念这一段沧桑岁月。

可是,马来文虽已改名,华人依然沿用乌鲁音南马之称。

1950年,英殖民政府把散居附近的华民,迁移到乌鲁音镇以北,成立了乌鲁音南马新村。

建村之初,据说乌鲁音南马极之繁荣,人口一度高达4000人之众。

可是,随着后来锡价暴跌,加上乌鲁音采挖贻尽,乌鲁音南马开始走向没落。

而唯一不变的是“乌鲁音卤面”。今天,外地人认识乌鲁音南马,都是因为有乌鲁音卤面。

卤面是乌鲁音南马的传奇。早在1940年,乌鲁音卤面创始人刘宜糊,已在乌鲁音的“廿九支”设立了福春记。

乌鲁音南马以闽南人居多。祖籍安溪的刘宜糊,某次在新加坡吃到浆糊面,回来后参考家乡的白派卤面煮法,发明了这一道掺入黑醋、黑酱油的“乌鲁音卤面”。

从此,黑派卤面成了乌鲁音南马的生招牌。每一提到卤面,饕餮客都会遥指乌鲁音南马。

今时今日,在乌鲁音南马,几乎每家食肆都有乌鲁音卤面,即连乌鲁音镇酒楼餐馆都以卤面作为招徕。但是,要吃正宗乌鲁音卤面,福春记依然还是首选。

黑派卤面甚至大步走出乌鲁音南马。在全马各地许多美食中心,乌鲁音卤面已与槟城炒粿条、巴生肉骨茶等齐名。

不过,随着近年改道,乌鲁音南马的吃客也明显少了。

原来,从吉隆坡北上联邦公路,以往能轻易转入乌鲁音南马,但现在必须先绕过乌鲁音峇鲁才能转入乌鲁音南马。

人口外流是华人新村的死结。乌鲁音南马新村,如今仅得450户,村民约为1300人。

1930年创办的乌鲁音南马崇智华小,亦只剩下160名学生。

或许,要等再一次际遇,乌鲁音南马才有另一个春天。

如何前往乌鲁音南马:

1.从吉隆坡经万扰前来50公里;

2.从吉隆坡经黑风洞前来38公里。
作者: yuro    时间: 2012-7-11 11:54 AM
没去过。大吗?




欢迎光临 JBTALKS.CC (https://jbtalks.my/)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