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Sharer
选择您要替换的背景颜色:
【农历新年】背景图片:
个性化设定
 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10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好友

1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1 01:21 AM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明朝朱棣曾派出两路人去寻找建文帝,一路是胡滢,这位胡滢的生平很多人都不熟悉,这也不奇怪,因为他从事是秘密工作,大肆宣传是不好的。
  但另一路人马的际遇却大不相同,不但文明于当时,还名流青史,千古流芳。这就是鼎鼎大名的郑和舰队和他们七下西洋的壮举。
  同样的执行秘密使命,境遇却如此不同,我们不禁要问:同样的人,差距怎么那么大呢?
  原因很多,如队伍规模,附带使命等等,但在我看来,能成就如此壮举,最大的功劳应当归于这支舰队的指挥者——郑和。
  伟大这个词用在郑和身上绝对不过分,他不是皇室宗亲,也没有显赫的家世,但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就了一段传奇——中国人的海上传奇,在郑和之前的历史上有过无数的王侯将相,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但郑和只有一个。
  下面就让我们来介绍这位伟大航海家波澜壮阔的一生。
  郑和,洪武四年(1371)出生,原名马三保,云南人,自小聪明好学,更为难得的是,他从小就对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按说在当时的中国,航海并不是什么热门学科,而且云南人也不是出海之地,为什么郑和会喜欢航海呢?
  这是因为郑和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而所有的伊斯兰教徒心底都有着一个最大的愿望——去圣城麦加朝圣。
  去麦加朝圣是全世界伊斯兰教徒最大的愿望,居住在麦加的教徒很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时刻仰望圣地,但对于当时的郑和来说,这实在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麦加就在今天的沙地阿拉伯境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地图上把麦加和和云南连起来,再乘以比列尺,就知道多远了。不过好在他的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去过麦加,在郑和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对他讲述那朝圣途中破浪远航,拔山步水的惊险经历和万里之外,异国他乡的奇人异事。这些都深深的影响了郑和。
  也正是因此,幼年的郑和和他的同龄的那些孩子并不一样,他没有坐在书桌前日复一日的背诵圣贤之言,以求将来图个功名,而是努力锻炼身体,学习与航海有关的知识,因为在他心中,有着这样的一个信念:有朝一日,必定乘风破浪,朝圣麦加。
  如果他的一生就这样发展下去,也许十余年后,他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然后平凡的活下去。
  可是某些人就注定是不会平凡的度过一生,伟大的使命和事业似乎必定要有这些被上天选中的人去完成,即使有时是以十分残忍的方式。
  洪武十四年(1381),博友得,蓝玉奉朱元璋之命去远征云南,明军势如破竹,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平定了云南全竟,正是这次远征改变了郑和的命运。
  战后,许多儿童成为了战俘,按说战俘就战俘吧,拉去干苦力就是了,了当时对待儿童的战俘有一个极为残忍的惯例——阉割。
  我们不难想象当年马三保的痛苦,无数年的梦想似乎离他而去,但历史已经无数次地告诉我们,悲剧的开端,往往也是荣耀的起点。
  悲剧,还是荣耀,只取决于你,取决于你是否坚强。
  从此,这个十一岁的的少年开始跟随明军征战四方,北方的风雪,大漠的黄沙,处处都留下了他的痕迹,以他的年龄,本应在家玩耍,嬉戏,却突然变成战争的一员,在哪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场上飞奔。刀剑和长枪代替了木马和玩偶,在军营里,没有人把他当孩子看,也不会有人去照顾他,在战争中,谁也不能保证明天能够活下来,所以唯一照顾他的就是他自己。
  可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怎么照顾他自己呢?
  我们无法想象当年马三保受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多少次死里逃生,我们知道的是,悲惨的遭遇并没有磨灭他的希望和信念,他顽强的活了下来,并最后成为了伟大的郑和。
  总结历史上的名人(如朱元璋等)的童年经历,我们可以断言:小时候吃多点苦,实在不是一件坏事。
  在度过五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后,他遇到了一个影响了他一生的人,这个人就是朱棣。
  当时的朱棣还是燕王,他一眼就看中了沉默寡言又目光坚毅的少年,并挑选了他做自己的贴身护卫,从此马三保就追随朱棣左右,成为了他的亲信。
  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马三保是注定要成就大事的人,在之后的靖难之战中,他跟随朱棣出生入死,立下大功。
  永乐元年(1403),朱棣登基后,立刻奉马三保为内官监太监,这已经是内官的最高官职,永乐二年(1404),朱棣又给他更大的荣耀,赐姓“郑”,之后他便改名为郑和,这个名字注定要光耀史册。
  要知道,皇帝赐姓是明朝至高无上的荣耀。
  上天要你受苦,往往会回报更多给你,这也是屡见不鲜的,郑和受到了朱棣的重要,作为朱棣的臣子,他已经得到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荣耀,想来当年的郑和应该也知足了。
  《出航》
  朱棣安排郑和出海是有着深层次目的的,除了寻找建文帝外,郑和还肩负着威服四海,胸怀远人的使命,着大致上也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的老传统,但凡强盛的朝代,必定会有这样的一些举动,如汉朝时候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唐朝时众多发展中国家及不发达国家学生来到我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这都是一传统的表现。
  中国强盛,万国景仰,这大概是历年来皇帝们的梦想吧,历史上的中国并没有太多的领土要求,这是因为我们一向都很自负,天朝上国,万物丰盛,何必去抢人家的破衣烂衫?
  在中国强盛之时,虽然也也因其势力的挎大与外国发生过领土争瑞的战争(如唐与阿拉伯之战),也曾发动过对邻国家的战争(如争高丽之战),但总体而言,中国的外交政策还是比较开明的,我们慷慨给予外来者帮助,并将中华民族的先进科学文化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地,四大发明就是最大的证明。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中国的胸怀远人的传统和宗旨:以德服人
  现在中国有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经过长期的战乱和回复,以及各位堪称劳动模范的皇帝的辛勤耕耘和工作,此时的华夏大地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粮银充足,事该做什么的时候了。在我们这个庞大的国家的四周到底还有些什么?这是每一个强盛朝代都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明帝国就是一个强盛的朝代,而明帝国四周的陆地区域已由汉唐盛世时的远征英雄们探明,相比而言,帝国那漫长的海岸线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在宽阔大海的那一头有着怎样的世界呢?




收藏收藏0

148

主题

2

好友

1015

积分

黄金长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11-6-16 02:28 PM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巅峰尊者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分享专才

10#
发表于 2011-6-12 07:12 PM |只看该作者
同样地也没有
【包青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0

好友

362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9#
发表于 2011-6-9 05:22 PM |只看该作者
罗嘉良有拍一套《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剧,我觉得剧情还原的不错,值得一看
谢谢楼主的发布,其实很多历史,我们真的需要知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本站精忠 MVP

Rank: 20Rank: 20

8#
发表于 2011-6-3 07:13 PM |只看该作者
郑和下西洋还蛮不错看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好友

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7#
发表于 2011-5-27 12:58 PM |只看该作者
郑和好,郑和妙,郑和郑和一级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1

6#
发表于 2011-5-24 02:31 PM |只看该作者
不错,lz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1

5#
发表于 2011-5-14 11:01 PM |只看该作者
还有的哦 有人评论我再上传,因为要抄好长哦,没人看的话我也懒惰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1

4#
发表于 2011-5-14 11:00 PM |只看该作者
出航(下)
  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西洋,需要说明的是西洋这个名词在明朝的意义与今日并不相同,当时的所谓西洋其实是现在的南洋,之前的朝代虽也曾经出船只远航过这些地区,但那只是比较单一的行动,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海的那边到有些什么,人们并不是十分清楚,而现在强大的明帝国的统治者朱棣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之所以被认为是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绝非由于仁慈或是和善,而是他做了很多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情。
  现在,朱棣把一件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交给了郑和来完成,这是光荣,也是重托。
  按说这只是一次航海任务而已,何必要派郑和这样一个多样型的人才去呢,然而事实证明,郑和此次远航要面对的,并不是大海而已。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郑和在福建五虎门起航,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郑和站在船头,看着即将出发的庞大舰队和眼前的茫茫大海。
  他明白自己此次航程所附的使命和责任,但他并不知道,此时此刻,他正在创造一段历史,将会被后人永远传颂的历史。
  他心中充满了兴奋,自幼开始向往的大海现在就在他的眼前,等待着他去征服!一段伟大的历程要开始了!扬帆!
  无敌的舰队
  我们之前曾不断用舰队这个词来称呼郑和的舰队,似乎略显夸张,一直外交兼寻人的船队怎么能被称呼为舰队呢,但看了下面的介绍,相信你就会认同,除了舰队外,实在没有别的词语可以形容他这只船队。
  托当年一代枭雄陈友谅的服,朱元璋对造船技术十分重视,这也难怪,当年老朱在与老陈的水战中吃了不少亏,连老命也差点塔进去。在他的鼓励下,明朝的造船工艺有了极大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当年郑和的船只中最大的叫做宝船,这船到底有多大呢,“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十五丈”。
  这条船的帆绝非我们电视上看到的那种单帆,让人难于想象的是,他有十三张帆!它的锚和他的陀也是巨无霸型的,转动的时候需要几百人喊口号一起动手才能摆得动,南京市在五十年代曾经挖掘过明代宝船的制造遗址,出土过一根木杆,这根木杆长十一米,问题来了,这根木杆是船上的哪个部位呢?
  鉴定结论出来了,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这根是陀杆!如果你不明白这是个什么概念,我可以说明一下,所谓的陀杆只不过是船只陀叶的控制联动杆,经过推算,这根陀杆链接的陀叶高度大约六米左右。也就是说这条船的陀叶有三层楼高!
  航空母舰,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这种宝船就是郑和舰队的主力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旗舰,此外还有专门用于运输的马船,用于作战的战船,用于运粮食的粮船和专门在各大船只之间运人的水船。
  郑和率领的就是这样的一支舰队,舰队之名实在实至名归。
  这是郑和船队的状况,那么他带了多少人下西洋呢?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说句实话,从这个数字看,这支船队无论如何也不像是去寻人或是办外交的,倒是让人怀疑去找碴打仗的。但事实告诉我们,这的确是一只友好的舰队,所到之处,没有战争和鲜血,只有和平和友善。
  强而不欺,威而不霸,这才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的气度。
  郑和的船队向南航行,首先到达了占城,然后他们自占城南下,半个月后到达爪哇(印度尼西亚 爪哇岛),此地是马六甲海峡重要据点,但凡由马六甲海峡去非洲的必经之路,在当时,这里也是一个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地方,当然,当时这地方还没有统一的印度尼西亚政府。而且直到今天,我们也搞不清楚当时岛上的政府由什么人组成的。
  郑和的船队到达了此地后,本想继续南下,但一场悲剧发生了,船队的航程被迫停止了,而郑和将面对他的航海生涯中的第一次艰难考险。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统治爪哇国的有两位国王,互相之间开战,史料记载是“东王”和“西王”,至于到底是些什么人,那也是一笔糊涂账,反正是“西王”战胜了“东王”。“东王”战败后,国家也被灭了,“西王”准备秋后算账,正好此时,郑和船队经过“东王”的领地,“西王”手下的人杀红了眼,也没细看,竟然杀了船队上岸的船员一百七十多人。
  郑和得到消息后,感到十分意外,手下的士兵们听说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武装居然敢杀大明的人,十分愤怒和激动,跑到了郑和的面前,声泪俱下,要求就地解决那个什么“西王”,让他上西天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王。
  郑和冷静的看着周围在他四周激动的下属,他明白,这些愤怒的人之所以没有动手攻打爪哇,只是因为还没有得到他的命令。
  那些受害的船员中有很多人郑和都见过,大家辛辛苦苦跟随他下西洋,是为了完成使命,并不是来送命了,他们的无辜被杀郑和也很气愤,他完全有理由去攻打这所谓的“西王”,而且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自己的军队装备了火炮和火枪等先进的武器,而对手不过是当地的一些土著而已,只要他一声令下,自己的舰队将轻易获胜,并为死难的船员报仇雪恨。
  但是他没有下这样的命令
  他镇定的看些那些跃跃欲试的下属,告诉他们,决不能开战,因为我们负有更大的使命。
  和平的使命
  如果我们现在开战,自然可以取得胜利,但那样会偏离我们下西洋的意愿,也会耽误我们的行程,更严重的是,打败爪哇的消息传到西洋各地,各国就会怀疑我们的来意,我们的使命就真的无法达成了。
  郑和说完后,便力排众议,制止了部下的鲁莽行为,命令派出使者前往西王驻地交泻此事。
  郑和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在手握重兵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克制着自己的愤怒,以大局为重,这需要何等的耐力!事实证明,郑和的行为绝不是懦弱,而是明智的。
  郑和需要面对的是忍耐,而那位西王面对的却是恐惧,极大的恐惧。
  当他知道自己的下属杀掉了大名派来的舰队船员时,吓得魂不附体,立刻派使者去郑和处反复的解释误会,他又怕这样不凑效,便命令派人连夜坐船赶到中国去谢罪,这倒不一定是因为他有多么的惭愧和后悔,只是他明白,以大明的实力,要灭掉自己,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朱棣得知此消息后,称赞了郑和顾全大局的行为,并狠狠的教训了西王的使者,让他们赔偿六万两黄金,两年后,西王派人送上了赔偿金,只有一万两黄金,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敢于反悔,实在是那么小的岛即使挖地三尺也找不到六万两黄金来。
  实在是没法子了,家里就这么点家当,该怎么着你看着办吧。
  当西王的使者忐忑不安的送上黄金后,却得到他意想不到的回答,朱棣明确的告诉他,我早知道他拿不出来,要你们赔偿黄金,只不过是要你们自己明白自己的罪过而已,难道还缺你们那点金子吗?
  朱棣这一表示完全政府了爪哇,自此后他们自发自觉的年年向中国进贡。
  在这一事件中,郑和充分的体现了他的冷静思维和准确的判断力,也说明了朱棣看人的眼光是在独到。
  在经过这段风波后,郑和的船队一路南下,先后经过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一路上与西洋各国交流联系并开展贸易活动,这些国家也纷纷派出使者,跟随郑和的船队航行,准备去中国向永乐皇帝朝贡。
  带着贸易得来的物品和各国的使者,郑和到达了此次航行的终点——古里。
  古里就是今天印度的科泽科德,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南端。此地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早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就曾经派过使者到过这里,而此次郑和前来,却有着另一个重要的使命。
  由于古里的统治者曾多次派使者到中国进贡,并向中国称臣,所以在永乐三年,明成祖给古里统治者发诏书(委任状),正式封其为国王,总是要搞点仪式意识下的。
  在办完这件大事后,郑和开始准备回航,此事距离他出航是已经一年有余,他回顾了此次的航程中的种种际遇,感慨良多,经历了那么多风波,终于来到了这个叫古里的国家,完成了自己的最终使命。
  这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人们和善大度,友好热情,这一切都给郑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留个纪念吧
  他带领属下和当地人一起建造了一个碑亭,并可上碑文,以纪念这段历史,文日: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刻于永兹,永昭万世。
  这是一座历史的里程碑。
  郑和的船队开始返航了,迎风站在船上的郑和注视着那渐渐离去的古里海岸,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啊,我们还会再来的!
  也许是宿命的安排吧,郑和不会想到,美丽的古里不但是他第一次航程的终点,也将会成为他传奇一生的终点!
  第一次远航就这样完成了,船队浩浩荡荡的向着中国返航,然而上天似乎不愿意郑和这样风平浪静的回到祖国,他已经为这些急着回家的人们准备好了最后一道难关,而对于郑和和他的船队来说,这是一场真正的考验,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1

3#
发表于 2011-5-14 08:31 PM |只看该作者
嗯 那我再帮你上传更多的详细内容吧,上面的只是上传了一点点 我本来以为没什么人看就懒得上传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JBTALKS.CC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Share

GMT+8, 2025-1-25 10:39 AM , Processed in 0.12078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Ultra High-performance Dedicated Server powered by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Domain Registration | Web Hosting | Email Hosting | Forum Hosting | ECShop Hosting | Dedicated Server | Colocation Services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03-2012 JBTALKS.CC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联盟网站:
JBTALKS 马来西亚中文论坛 | JBTALKS我的空间 |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