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Sharer
选择您要替换的背景颜色:
【农历新年】背景图片:
个性化设定
 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0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淨道論

[复制链接]

44

主题

0

好友

5215

积分

一流名嘴

Rank: 12Rank: 12Rank: 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 12:03 PM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净道论》,巴利文 Visuddhimagga 的意译,南传上座部里程碑式人物觉音(Buddhaghosa)著,约成书于5世纪,被誉为三藏典籍和义疏的精要。 是综述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一部最详细、最完整、最著名的作品,是研究南传上座部教理的必读之书。觉音引用了整个南传三藏要点并参考斯里兰卡当时流传的许多古代三藏义疏和史书而写成。所以《大史》(Mahāvamsa)称它“为三藏和义疏的精要”;近代学者也认为它“是一部佛教百科全书”,亚洲南方各国的佛教学者都要研究这部名著,其他的世界佛教学者也都很重视研究它。

编辑本段论述了南传佛教的主要教理

读了此书,可以了解南传佛教的主要教理;也可以看到一些当时、当地的社会、历史、经济等问题。据传,觉音在5世纪20年代到锡兰(今斯里兰卡)研读僧伽罗文论疏和上座部佛教教义时,大寺派僧团为了测验他的才干,命其注释两首偈颂,而写出此论。它虽和《解脱道论》在体裁和内容方面都十分相似,但见解不同。它依据上座部佛教大寺派的观点,对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的阐述,烦琐而复杂。
编辑本段全论要览
全论共二十三品,依照次第论述戒、定、慧三学要义。一至二品阐明戒的定义、作用、种类和持戒的各项规定等;三至十三品阐述定的定义、种类、修习禅定的各种方法、目的和所获得的福德等;十四至二十三品阐述慧的定义、种类及修习方法等,这是《清净道论》的核心,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详细阐明关于四谛、五蕴、八正道和十二缘起等佛教的基本理论。

编辑本段各种语言版本

《清净道论》除了有僧伽罗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老挝文、傣文、天城体梵文和拉丁字母的音译巴利文本外,还被译为汉、日、英、法、德等文字,一向被视为研究上座部佛教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参考资料,受到学术界和佛教界的重视。(童玮)
编辑本段汉传译本《解脱道论》
南传巴利本《清净道论》,对应的汉传译本为《解脱道论》十二卷,罗汉优波底沙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汉译本收录于汉译历代大藏经中。

相关摘录1

【解脱道论】

梵名Vimoks!ama^rga -s/a^stra 。凡十二卷。阿罗汉优波底沙造,南朝梁代僧伽婆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内容系依坐禅人解脱之阶次分别解释戒、定、慧等解脱法门。共有十二品,即:因缘品、分别戒品、头陀品、分别定品、觅善知识品、分别行品、分别行处品、行门品、五通品、分别慧品、五方便品、分别谛品。第一品至第三品谈戒,叙述三学、八正道、破三十四法障碍道、八行四观、十三头陀等僧人修行之戒律与途径;第四品至第九品谈定,叙述四禅及十不净想、十念、十一切入、四无量心、四大食、不净想等三十八行处之种种修定方法;第十品至第十二品谈慧,阐说四谛、五阴、十二入、十二因缘、十八界等佛教教义。
此书被认为是觉音撰《清净道论》之重要理论依据。据日本学者长井真琴之研究,本书与巴利文之《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类同,然《清净道论》所举之多数譬喻,本书则阙如。[法经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六、根本佛典の研究(长井真琴)]——[ 佛学大词典]

【解脱道论(Vimuttimagga) 】

小乘佛教论书。优波底沙著。成书于2世纪左右。作者被尊为阿罗汉(论师),生平不详。汉译本为南朝梁代扶南国(今柬埔寨)沙门僧伽婆罗译,12卷。历代各版汉文大藏经均收录。此论分别论述佛教的戒、定、慧三学的重要涵义。阐述戒律是修持佛法的阶梯,持戒摄心,以防止身、口、意所作的恶业;然后通过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动的禅定修习,澄心静虑,排除一切妄念,即可获得智慧。因此,慧是严谨持戒,勤修禅定的结果,起了通达事理、决断疑念、破除迷感、论证真理的作用。本书基本上是律、经、论、三藏要义的总述,其中心哲学思想是“乐离缚、离无明”,通过戒、定、慧三学的修持,求得自我解脱,达到涅槃境界。(童玮)——[ 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篇)]

【解脱道论】

十二卷,优波底沙罗汉造,萧梁僧伽婆罗译。有十二品。说出离解脱之要道者。作者为巴利佛教传灯祖之一人。此书为由巴利语译者佛音之净道论先驱也。体裁亦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相关摘录2

《解脱道论》为优波帝沙(Upatissa)造,僧伽婆罗译(A.D.515),本书与巴利本《清净道论》(Uissuddhimagga)佛音(Buddhaghosa)造之关系,已于长井真琴博士之「根本佛典之研究」及干泻龙祥博士「国译一切经、论集部七」之解题中有所说明,其要点是巴利本为A.D.五世纪由佛音增补改订者,因此汉译本保持了较多古型。但不能说汉译之原本是此论最古的型式。因为著者Upatissa最迟也是A.D.二世纪的锡兰人,而汉译却含有大乘或发达的大众部之要素。即:在行门品中叙述了大乘系佛法中的佛十八不共法,或叙述上座之十波罗蜜却说出菩萨摩诃萨之语。汉译本与巴利本之内容大致相同,但记述之顺序不同,故其构成意图亦有差异。
本书内容是对修禅者所说的戒定慧等解脱道之解释,几乎都是教说与术语之解说。若就修禅之顺序与方法,而将本论(与巴利本或其他小乘禅定经典籍一比较,即可发现发达的层次而颇为有趣。
——摘录自《大正大藏经解题》第二十章论集部解题([日]大正大藏经索引编辑委员会着;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编译委员会译)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JBTALKS.CC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Share

GMT+8, 2025-1-21 06:38 AM , Processed in 0.0967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Ultra High-performance Dedicated Server powered by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Domain Registration | Web Hosting | Email Hosting | Forum Hosting | ECShop Hosting | Dedicated Server | Colocation Services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03-2012 JBTALKS.CC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联盟网站:
JBTALKS 马来西亚中文论坛 | JBTALKS我的空间 |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