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0
- 人气
- 0
- 主题
- 13998
- 帖子
- 15723
- UID
- 332445
- 积分
- 17864
- 阅读权限
- 25
- 注册时间
- 2010-7-8
- 最后登录
- 2014-4-23
- 在线时间
- 8472 小时
|
从康熙十六年(1677年)初,战争形势开始发生战略性的转折。清军在经过短暂的退却和防御后,很快恢复了常态,在东南和西北两翼战场转入了进攻。康熙十五年六月,首先降服了王辅臣,西北叛军顷刻瓦解,四川叛军被逐回老巢,奄奄待毙;次年十月,耿精忠被迫投降,福建底定,台湾郑军被逐出大陆,盘踞江西、浙江的叛军亦告分崩离析。东南地区尽为清有。
在解决了西北和东南的叛乱后,清朝统治集团从全局重新部署。对吴三桂展开战略大包围:从东西两线逼湖南,向两粤进军,切断三桂的后路。同时,在内线即湖南战场,调兵遣将,准备发起总攻。同三桂实行战略决战的时刻正在迅速来到!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必须先解决两粤的问题。在广东方面,清军进展颇顺利。这实赖尚之信的配合与协作。他表面上投靠了吴三桂,实则以图自保。三桂对他并不放心,派了他信任的冯甦任广东巡抚、董重民为两广总督,授意他们控制和监视尚之信。但之信不为三桂出一兵一卒,也不跟清军交战,而是静观形势的变化,等待时机,迎接清军入粤。康熙十五年十二月九日,在耿精忠刚降后,尚之信看到清军形势好转,时机成熟,就派人携带他的一封密信,前去和硕简亲王喇布军前“乞降”。圣祖下敕谕一道,赞赏了他的行动,谅解他暂依三桂,实出不得已,“因事出仓促,致成变异”,他对之信“深为恻悯”《清圣祖实录》,卷64,15~16页。完全不计以往之事。又过了三个月,即康熙十六年三月,形势进一步好转,之信再次上“密疏纳款”。圣祖得报,立催康亲王杰书“速进广东”。经王大臣会议,责成“镇南将军”莽依图率部入粤。《清圣祖实录》,卷66,4~5页。
莽依图于四月二十四日自江西赣南统兵赴粤。二十九日,抵达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南安(江西大余),叛将严自明献城降。清军进入广东,取南雄(今仍名),直抵韶州(广东韶关),假降孙延龄的傅弘烈“迎降”。《清圣祖实录》,卷67,4页。尚之信即于五月四日率省城文武官员及兵民“归正”,特派他的弟弟尚之瑛代表他到韶州“迎接王师”。圣祖便把尚可喜亲王爵给他承袭《清圣祖实录》,卷67,9页。赐金册,其文曰:
……后粤东煽乱,平南王尚可喜自闻兵变,忧郁成疾,始终未改臣节,逐致殒逝。子之信感戴国恩,克成父志,屡次密奏,约会大兵进粤,率在省文武官吏及士绅军民倾心归正,市肆不惊,恢复粤省,绥定疆,忠贞可嘉,劳绩茂懋著。特命尔之信袭平南亲王,锡以册宝。
尔其承兹宠命,益茂勋庸,钦哉。《尚氏宗谱》,卷2,“大房”。
顺便指出,这份册文《清圣祖实录》失载,迄今仍保存在《尚氏宗谱》里。清官方修史有意删除,显然是出于政治原因。尚之信后来被定为“三逆”之一,而册文的内容是对其定逆案的否定。幸好《尚氏宗谱》保存了册文,这对我们揭示尚之信“逆案”的真相大有益处。
由于尚之信采取主动行动,率先归正,广东文武大吏纷纷投诚。原任两广总督、与之信一起“从叛”的金光祖,密约心腹,杀死叛将雷孚言;逮捕三桂任命的总督董重民,“决意归正”。《清圣祖实录》,卷67,9页。被三桂任命为广东巡抚的冯甦,早与之信“协谋归正”,受到朝廷嘉赏,重新任命为刑部侍郎。接着,原任高、雷总兵官祖泽清也率所属官兵投诚……《清圣祖实录》,卷67,12~13页。
尚之信和地方大吏主动投诚,广东省内已叛的将官不再抵抗,马上准备投降。所以,清军在广东几乎没遇到任何抵抗,就消除了叛乱,圣祖对此深表满意,说:尚之信“素怀忠荩,思报效国家,朕已知之,举广东全省归诚,民免汤火之患,深为可嘉”《清圣祖实录》,卷67,14页。之信“归正”是真诚的,有一件事很说明问题。原潮州总兵刘进忠于六月降后,故态复萌,暗中与吴三桂勾结,把康亲王杰书招抚的檄文送交三桂,“召兵自救”。此事被尚之信发现,密报朝廷,引起圣祖警觉,指示兵部:“刘进忠心怀诡谲,非实意归诚,可檄康亲王密为之备。”《清圣祖实录》,卷67,10页、18页。后来的事实,完全证实之信提供的情况是可靠的。仅此一事,已表现出之信是忠于朝廷的。圣祖对之信亦完全信任,指示他如广西也能“反正”,可率兵分三路进剿吴三桂。随后,圣祖作了进一步部署,命简亲王喇布取衡州、莽依图取湖南、尚之信等取广西。《清圣祖实录》,卷67,19页。
清军进粤,尚之信归清,深深地震动了三桂,他感到后路有被切断的危险,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为巩固后方,他派出七员大将,统率三万人马进至湖南与广东交界的宜章(今仍名),企图分兵进攻乐昌(广东乐昌)、南安(江西大余),夺占两城,进而夺韶州(韶关),控制交通线。韶州居五岭之脊,是江西与广东的咽喉之区,为兵家必争之地。三桂大将马宝、胡国柱等率领劲兵数万,于七月五日向韶州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攻势猛烈,志在必得。清军统帅“安南将军”舒恕急遣副都统赫勒布率满汉官兵赴援。圣祖闻报,指示命令到日,尚之信与“镇南将军”莽依图等速率兵赴韶州,舒恕亦相应应援,必保韶州,不得丢失。《清圣祖实录》,卷68,5页。
莽依图等接到命令,不敢怠慢,自广州率清军翻越大庾岭,疾趋韶州,两广总督金光祖也遣标下兵二千增援。莽依图抵韶州后,观察地形,以城北为冲要,筑土墙,每夜从城上悄悄缒卒出城,浚壕通水,并遣一军据守白土村,以护卫广州饷道。从七月至九月,吴军日夜攻城,均未得逞。胡国柱等担心清援兵四集,于九月二十四日夜率部万余渡江,至江西岸,断清军水运,列营莲花山,居高临下,向城内发炮轰击,城墙尽坏,清军退保土城固守。正在危机时,江宁将军额楚率援兵赶到,与莲花山叛军对垒。额楚率援军向吴军发起进攻,莽依图趁机从城内杀出,内外夹击,横冲吴军营寨,连破四营。九月二十八日,马宝等弃帽峰山,大败而逃。江西岸吴军也被迫弃营潜逃。清军乘胜追击,至乐昌的风门澳,三路攻击,把吴军杀得大败,恢复仁化县,而马宝等逃奔衡州去了。韶州一战,驱除了三桂的势力,广东全省的形势得到了进一步稳定。以上参见《清圣祖实录》,卷69,22页、27页;《圣武记》,卷2,77页,《庭闻录》,卷5。于是,额楚等奉命据守韶州,莽依图以部属八千人马,同新任命的广西巡抚傅弘烈平定广西,令尚之信出藩兵三千助战。
由于尚之信迟迟没有发兵,也没有为莽依图部准备船只送到梧州,致使原定之信、莽依图与傅弘烈会师的计划未能实现。弘烈便独率所部万余人马展开军事行动,先后克取了广西重镇梧州、浔州(桂平)等地,所向奏凯。
三桂不能得志于广东,便“悉其骁锐,俱向广西”《清圣祖实录》,卷71,15页。他于康熙十六年十一月六日来到衡州,亲派马宝取道宜章,进入广西富川(今仍名),派其孙吴世琮等至桂林,诱杀孙延龄(时马雄病死),占领了桂林。三桂的意图,在于巩固湖南后方,此为保守湖南的战略的一部分。
清军统率部认为,“平定广西,扫荡云贵,关系紧要”。因此决策进兵,迎战叛军。《清圣祖实录》,卷71,3页。此时,傅弘烈部尚在梧州,奉命与莽依图邦联合取平乐(广西,今仍名)、桂林,正面迎战;尚之信、将军额楚、都统勒贝等进攻宜章、郴州(湖南郴县),从后夹击,使吴军首尾受敌,不能兼顾。《清圣祖实录》,卷70,17页。十二月十八日,傅弘烈从梧州出发,莽依图于二十日率师由封川(广东封开东侧)进兵,两路会师于贺县(广西贺县东侧),进取平乐。《清圣祖实录》,卷71,3页。
三桂得知清军取广西,立即增调精兵,厚集兵力,全力固守广西。清军已感吃紧,吁请增援。圣祖即遣驻韶州的将军额楚、勒贝等速赴广西,令尚之信亲率将士前往,接济大军。据之信报告,他原奉命进取宜章,郴州、永州,行至清远,因为接到警报,遂撤回广州,又以“海贼”突犯,他的“官兵有限,不能分应”。圣祖不允,指出:“深入广西,事机所系甚重,且广西早定,则湖南之寇不敢自存。”督令之信将沿海地方交赖塔防御,亲往接济广西大军,“毋误军事”《清圣祖实录》,卷71,16页。
康熙十七年初,莽依图、傅弘烈等进抵平乐,将城围困起来。吴世琮率吴军五千,分水陆来援平乐,与清军夹江立营寨,迅即渡桂江,先攻绿营兵。傅弘烈与都统王国栋率军接战,寡不敌众,被吴军击败。适值江水泛涨,莽依图所部满洲八旗兵不能渡江,眼看绿旗兵溃败。吴军又占据河道,清军粮饷不济,他自感孤军不能久留,撤至中山镇,再退至贺县、梧州,就饷于德庆。圣祖接到报告,再次下令尚之信发精锐万人,多备火药,火炮,速往广西应援;令赖塔会同耿精忠选藩下兵千人与刘进忠部五千人,交与都统马九玉疾驰广西,由莽依图、傅弘烈指挥,“并力破贼”以上见《清圣祖实录》,卷71,26~27页。参见《庭闻录》,卷5,12~13页。之信提出,他如去广西,恐叛军再犯浔、梧两城,而且高(州)、雷(州)、廉(州)三郡初定,人心不稳,不得不驻广州,以应意外之变。圣祖允准,不必亲往广西,可速发万人精锐增援,《清圣祖实录》,卷2,7页。同时再调将军舒恕自江西赣州、额楚自肇庆兼程向广西进兵。
正当圣祖调兵增援广西时,吴军及广西叛军趁平乐战胜,大举反攻,把清军已收复的浔州等郡邑陆续夺回,至三月,仅存梧州一府了。二十二日,已投诚的高雷总兵官祖泽清又在高州(广东高州)复叛,广东震动。圣祖对反复无常的祖泽清痛恨已极,命尚之信亲征,授权除掉他。《清圣祖实录》,卷72,18~19页。尚之信奉命,与副都统额赫纳等于四月十一日抵电白(今电白东),大败叛军,城被攻克。祖泽清闻讯,乘夜逃跑。十九日,恢复高州,招降雷州。
清军在广西再次得手,进展很快。而且孙延龄已被三桂杀害,另一主要叛将马雄刚刚病死,叛军无首,人心惶恐,给清军的进攻造成了有利的条件。不料清军又连连失利,主要原因,除了双方众寡悬差,还因尚之信迟迟不出兵,莽依图观望不前,特别是在平乐临战之时,他遥驻桂江北岸,以江水湍急,不敢渡江,畏难而止,又不经报告,擅自后撤,一直撤到梧州,还以粮饷不足,直撤到德庆,致使清军动摇,所得城镇如贺县、昭平等地都得而复失。吴军得势,广西形势又出现了反复。《清圣祖实录》,卷72,11页、2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