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0
- 人气
- 0
- 主题
- 0
- 帖子
- 474
- UID
- 25503
- 积分
- 1946
- 阅读权限
- 19
- 注册时间
- 2006-1-23
- 最后登录
- 2014-12-2
- 在线时间
- 549 小时
|
标题:HEROES AND VILLAINS
日期:19/09/08
翻译:利物浦红军论坛
以史为鉴
“利物浦历史上的辉煌所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一些相对年轻的球迷(包括某些记性不太好的老球迷)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彪炳战史是轻易写就,抑或每次血战都是耍耍小聪明就能得胜而归的。历史的真相总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越发神秘,甚至于模糊不清。”
然而,在顺风顺水时一切都光鲜亮丽的另一面,历史上那么多的球员和教练也并非没有犯错的时候,并非所有比赛我们都是像5:0那样摧枯拉朽地血洗对手。
一个球迷在给我的来信中对客场0:0与维拉打平而抱怨不已,说要是换成历史上任何一支伟大的红军,都不会满足于这种结果。但,真的是这样么?
实际上,贝尼特斯到目前为止的联赛胜率已经超越了俱乐部史上的两位伟大教头——香克利和费根。在过去50年中,他的这一成绩仅次于达格利什和派斯利。
有些“专家”也许会说:“这个嘛,现在的比赛要比当年更好赢啊。”这话或许没错,但也没法证明是对的。不能从过去的比赛中随便挑些东西出来作为自己的佐证。如果他们承认在过去更难获得胜利,那么就不要随意引申,说成什么当时的利物浦不会满意于一个客场平局——事实恰恰相反。
1984 年,作为联赛冠军的利物浦居然打出了14场平局,还有6场失利。那是一支三冠王的“梦之队”,可要说成绩,也不是没有瑕疵。全年42场比赛中,胜率几乎只有一半。对此,时任队长的索内斯依然为夺冠给出了颇具说服力的诠释:“今年,要是按我们对自己的标准来看,冠军头衔确实有点胜之不武。可再看看其他球队,这个成绩足够足够了。”
考虑到财政对现代足球的影响,我写作《一代王朝》的目的之一便是通过比较过去50年来利物浦和主要对手的转会,来让大家对足球界的花销有个大致的概念。
单纯数字的列举根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1960年,香克利在凯文·刘易斯身上花的13,000磅在当时打破了俱乐部的转会费纪录,可放在今天简直是九牛一毛 ——要知道,目前英格兰的纪录是这一数字的2461倍。如果通货膨胀按这个幅度扩散,今天一块面包的标价将是100磅。
当然,我承认单单一个转会费纪录并不能将财政问题对足球的影响解释清楚(鉴于有些转会的天文数字完全是打了水漂),但这也已经很接近问题的实质了。所以,当刘易斯创下利物浦史上的转会纪录时,殊不知,他的那个“创纪录”的花费只有当代一般纪录的20%。这么一来就很容易理解——因为照此类推,要是放到今天,这个20%会让刘易斯的身价猛增到600万磅。
用这个方法,我分析了所有主要俱乐部在过去50年里的平均开销,最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英超诞生前的日子里,联赛冠军既有财大气粗的富豪球队,也有节俭度日的经济型球会。
比如,香克利在1964和1966年夺冠的那支利物浦球员的平均花费仅有今天英国转会纪录的10%。同样,80年代的埃弗顿也是一个廉价强队。
然而,有意思的是从1992年——英超揭幕前一年利兹联成为联赛冠军开始,每一个新科状元(所谓“新”,是指至少五年内出现的另一支冠军队,这也就意味着夺冠的是一群全然不同的球员和教练)所拥有球员的平均身价上升到了英国转会费纪录的40%。这一“定律”在1993年的曼联、1995年的布莱克本和 2005年的切尔西身上都得到了应验,更令人震惊的是经历过七年之痒的阿森纳在1998年也是如此。
我对这一最后的发现吃惊不已。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温格是在非常有限的财政预算下两度夺冠的——从一定程度上说确实是这样(考虑到他自己出手所造成的开支),虽说维埃拉和奥维马斯都身价不菲。但那支冠军阿森纳的骨干都是法国教授的前任——布鲁斯·里奥齐和乔治·格拉汉姆通过几个大手笔转会而建立起来的。正是他们以高昂的代价签下了几个实力出众的球员。
实际上,1990年的西曼还是一个身价相当高的门将。如果用1998年的标准来衡量,130万磅可能的确很便宜,但联系这笔转会的发生年代则更能让人们看清事实真相——该身价已高达当时转会费纪录的48%。
这个百分比适用于该球员效力某俱乐部的整个时期。另一个例子是曼联。当他们在1993年用创当时英国转会费纪录的375万磅买入罗伊·基恩时,整个操作并不是在转会市场开启期间公开进行的。这笔钱或许很贵,但一出手便意味着罗伊已经是曼联的人了,无论之后十年间英国转会记录怎样一次次被刷新,曼联也才只为他掏了375万。只有参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转会费,才更显出罗伊这笔买卖的划算。
当格拉汉姆为得到希曼而不惜“挥霍”一把时,其他俱乐部都望尘莫及。普拉特、伊恩·赖特和基翁都是1998年阿森纳夺冠时的主力,而他们的身价也都超过了转会费纪录的50%以上。博格坎普也是这样——1995年加盟兵工厂时,身价750万磅的他也创下了一个新的纪录,这可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转会。而一年后,当纽卡斯尔花1500万之巨得到希勒时,博格坎普难道一下就缩水50%了?难道他突然之间就掉价了?显然不是。他还是完全值那个价,因为750万曾经一度是英国之最。
换句话说,如果要算计某个球员的花费是否值得,必须、也只有参照该球员转会所处的特定时期来衡量。在那以后,该球员的价值或涨或跌都有可能,也会有别的球员将他的“纪录”打破,但所谓的身价都和特定的年代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在希曼、基翁和博格坎普这些球员为阿森纳夺冠立下汗马功劳的情况下,那届阿森纳球员的平均身价达到了转会费纪录的43%。当年的下半赛季里,“便宜货”阿内尔卡挤走了伊恩·赖特,阿森纳的平均身价虽然有所下降,但这仍是一桩一本万利的买卖,即便不是温格独占其利,阿森纳整个俱乐部也从中获益匪浅。
话说回来,拥有一支平均身价超过转会费纪录40%的球队还不足以带来冠军。96-97赛季的纽卡斯尔的这一数字达到了49.7%,但一年下来还是两手空空。
或许最令人沮丧的是当年索内斯和埃文斯治下的利物浦球员平均身价都达到了转会纪录的40%-50%,但即使拥有俱乐部史上最优秀的青训产品,整个90年代对红军来说还是一片空白。也正是在那段时期里,我们被其他球队甩在了身后。
再看现在。2007年欧冠半决赛在斯坦福桥的首回合较量显示了近年来切尔西的强大购买力。而利物浦的首发11人——雷纳,里瑟,阿格,卡拉格,阿贝罗亚,岑登,阿隆索,马斯切拉诺,杰拉德,贝拉米和库伊特——他们的平均身价只有当时英格兰足坛转会费纪录的14.5%。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切尔西的当场首发 ——切赫,科尔,卡瓦略,特里,费雷拉,科尔,兰帕德,马克莱莱,米克尔,德罗巴和舍甫琴科——这11人的均价达到了转会纪录的51%之多!所以,从“现实”角度看,那支切尔西要比利物浦贵上足足3倍之多(51%是我迄今为止算得的最高数字,尽管还是比我预期的要低——如果要看整个球队的话,还应该加上斯坦福桥替补席上那些昂贵的替补们)。
在那场比赛之后,安菲尔德才相继迎来几位“大牌”:马斯切拉诺(06-07赛季仅是租借)、巴贝尔、托雷斯和罗比·基恩都让俱乐部花费不少。在引进球员的身价方面,我们和其他豪门的差距正在缩小,但并不等于没有差距。
利物浦目前首发阵容(以多赛纳、里埃拉和基恩为准)的平均身价是转会费纪录的30%。如果用库伊特替换里埃拉,阿贝罗亚替换德根,斯科特尔替换阿格的话,这个数字仍然不变。即使是在签下贝尔巴托夫之前,即使仅计算外界所报道的特维斯的租借费用(1000万磅,最终花费超过3000万),曼联的这一数字接近 40%。
我发现,只要某俱乐部夺得联赛冠军,在那之后的赛季里,在球员身上的平均开销就会降低。要么不夺冠,一旦夺冠,最主要的经验(这是钱买不来的)就一并获得了。然后,通常来讲教练就有可能着力培养年轻球员,就像90年代中期初出茅庐的贝克汉姆、内维尔和斯科尔斯那样。弗格森知道,有了之前打的底子,他也就为自己赢得了时间和回旋的余地。温格继弗格森之后重复了这一套路,尽管他足足用了三个一无所获的赛季才换来了和联赛冠军的第二次亲密接触。
英超诞生之前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印象。70年代的埃弗顿,还有70、80年代的曼联花钱都大手大脚,甚至比近年来的利物浦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即便在花钱最多的时候,他们也依然与冠军无缘。
对曼联来说,他们直到球员均价达到转会纪录50%时才捧得联赛桂冠,而众所周知的是他们在1993年时隔26年再次夺冠时的均价-纪录比依然保持在高于 40%的水平上;埃弗顿的巨额花费被证明完全是暴殄天物,但这还是缓慢地推动着俱乐部的前进,直至培养出Neville Southall和Kevin Ratcliffe这样极具天赋的青年才俊后方得以成为冠军。
可是这种成功已经16年没有再现了,或者说,这种成功的轨迹在如今所谓的“现代”足坛中已经是凤毛麟角。当《一代王朝》付梓时,曼城的脱胎换骨更是印证了当下英格兰足坛的热度。
假设贝尼特斯能率领着一帮平均身价只有转会费纪录30%的球员夺得“第一尊”联赛冠军奖杯,那无疑将是一项伟大的成就,更别说四周还有那些用重金打造的对手了。这,足以说明夺冠任务的艰巨。
然而,说到底成败得失并没有什么定律可言,有的只是成例,只是案例研究,只是供后人引以为戒的教训。世事无常,谁能说得准呢?
所有这些,都是我写作《一代王朝》的目的。此外,它还记录了50年来利物浦俱乐部的逸闻趣事,英雄般的夺冠史诗,历届球员和教练的回顾(有好有坏)。对此,我并不只想将成就无限放大,或是把失败批烂批臭,而是试图探究这些成败得失的来龙去脉,使大家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对我来说,这才是关键所在。
林恩·怀特教授曾一语中的:“认知历史,让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
【注】林恩·怀特(Lynn Townsend White, Jr.):(1907.4.29~1987.3.30)历任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专攻中世纪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