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于1996年推出第五代 处理器K5。较之 IntelPentium,K5在技术上更为先进,不过也不无缺点。它特别吸引人之处在于它是采用RISC内部架构,会在执行x86指令之前先译码为微指令。因此K5难以达到高主频,而其FPU也是一项弱点,不过在一般使用时,K5的效能稍优于Pentium,其PR值也名符其实-主频100MHz的K5会标为PR133,代表 AMD认为它的性能等于一颗133MHz Pentium。
AMD于1997推出另一款新 处理器:K6。和 AMD设计的K5不同的是,K6是NexGenNx686的技术改良而来。这颗 处理器与Socket7(Pentium)脚座 主板兼容,较之Pentium II 处理器也提供相当不错的性能,但定价低上许多。和 Intel处理器比较之下,K6 FPU仍有点弱。
同样也在1998年, AMD发表K6-2,,这是颗采用更快总线(100MHz)与改良SIMD性能的 处理器。它也比K6多了一个MMX单元与浮点计算使用的新指令集:3DNow!(MMX只能处理整数)。K6-2大受欢迎的原因是它是当时Pentium MMX平台的不错升级方案-在66MHz总线的 主板上使用2X倍频,事实上 处理器是以6X运作(400MHz),以低升级成本带来大幅速度提升。
最后 AMD在1999年推出K6的第三版本K6-III。与K6-2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内建(on-chip)256KB缓存。K6-III相当快,但生产成本高昂,不久就被Athlon(K7)取代。
AMD于1999年推出其第七代 处理器K7-后来更名为Athlon。这颗 处理器摆脱了先前型号的缺点并终于拥有名符其实的FPU-事实上还优于 Intel的FPU。Athlon是当时最快的x86 处理器并拥有许多强项,包括高速FSB(用于第一代Alpha 处理器中的EV6)与高性能表现。唯一的问题并非来自 处理器,而是芯片组: AMD或Via型号都比不上 Intel芯片组(像名噪一时的440BX)。K7采SlotA脚座(与 Intel的Slot1竞争)并拥有具备可变除数(1/2、2/5或1/3)的二级缓存。 顺便一提的是, AMD是第一家发布与销售1GHz主频 处理器的厂商(Athlon),比 Intel的1GHz Pentium III早了两天。
AMD改良版K7:采用130nm制程的Athlon XP AMD知道自己手握K7架构的王牌,并以增加频率与使用较细制程的方式小幅改良。Thunderbird核心采用180nm制程与256KB快取;Palomino设计导入了SSE的支持;AthlonXP改变包装并恢复PR值数字;Thoroughbred是采用130nm制程的AthlonXP(具备256KB快取);而Barton拥有512KB快取,也使用130nm制程生产。AthlonXP与后续的型号使用PR值,而非依时脉频率来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