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Sharer
选择您要替换的背景颜色:
【农历新年】背景图片:
个性化设定
 注册  找回密码
楼主: Atona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新闻区(更新“練琴的十二個壞習慣")#116

[复制链接]

21

主题

0

好友

273

积分

支柱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11#
发表于 2012-8-11 03:39 PM |只看该作者
義大利裔美籍小提琴家 魯杰羅.黎奇與世長辭,享年94歲

黎奇鮮少的早期廣播錄音,與Sergiu Celibidache指揮大師合作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273

积分

支柱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12#
发表于 2012-8-12 01:34 PM |只看该作者
巴倫波因可謂是我們這個時代演奏全套作品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指揮家他近年更是將貝多芬與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列入全球巡迴的曲目,這是他與『他的』樂團Staatskapelle Berlin 在柏林愛樂廳的布魯克納系列的第四號交響曲《浪漫》

布魯克納的降E大調第四號交響曲《浪漫》,是作曲家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此首交響曲寫於1874年,並在之後經過數次修改直到1888年。該作品是作曲家獻給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 (Hohenlohe-Schillingsfürst) 親王 Konstantin。並於1881年於維也納由漢斯·里希特指揮成功首演。

第四號交響曲的標題《浪漫》是作曲家首先起用的,可是這並非指現代的浪漫愛情慨念,而是像理察·華格納於歌劇羅恩格林 (Lohengrin) 及齊格弗里德 (Siegfried) 所描述的中世紀浪漫。

自 1930 年起,研究布魯克納的學者普遍認同以下三個主要稿本,但其中兩個有多於一種形式存在︰

初稿︰1874
第二稿︰1878-1883 (或可能是 1876-1886)
第三稿︰1887-1888
第四號交響曲現最少有七個可以識別的版本。


有不少證據顯示布魯克納對第四號交響曲的主題已有一套詮釋。在一封於 1884 年12月8日給指揮李維 (Hermann Levi) 的信中,布魯克納寫道︰

「在第一樂章,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號角宣示了新的一天;第二樂章是歌曲;第三樂章的三重奏是獵人在林中的娛興。

作曲家在1890年12月22日給 Paul Heyse 的信中亦有類似的段落︰

「在第四號交響曲《浪漫》中,第一樂章嘗試描寫號角從市鎮大廳宣告白晝來臨!接著生活繼續下去;第二主題是啁啾鳥鳴;第二樂章是歌曲、禱告、小夜曲;第三樂章是獵人們在休息時,森林中午餐的情景。」

1878年版本的交響曲手稿,諧謔曲和終章有 Jagdthema (狩獵主題)、Tanzweise während der Mahlzeit auf der Jagd (獵人在打獵期間休息進餐時的舞蹈音調)及 Volksfest 等筆記。

除了這些直接從布魯克納得來的線索外,音樂學家 Theodor Helm 通過與作曲家的助手 Bernhard Deubler 通訊得出一個更仔細的描述︰

中世紀城堡-破曉-塔上傳出清晨的信號-城門打開-騎士們騎馬出城-進入神秘森林-林中細語-鳥兒歌唱-由此開展浪漫情景。

至於對第三個版本 (1880) 的最終樂章,作曲家似乎並沒有任何明確示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273

积分

支柱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13#
发表于 2012-8-15 11:03 PM |只看该作者
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附屬中央音樂學校 (CSMS)已走過80餘年的里程,在此期間,CSMS為世界培養了一大批傑出音樂家,其中包括:羅許傑斯特文斯基、科岡、羅斯特羅波維奇、尼古拉耶耶娃、柏林斯基、奧伊斯特拉赫、普列特涅夫、阿敘肯納吉、馬里尼、多倫斯基、納謝德金、克賴涅夫等,他們都是俄羅斯音樂與世界音樂文化的自豪和驕傲。

20世紀30年代,哥登懷瑟、伊古姆諾夫、波利斯基、涅高茲等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家,創立了高級專業演奏家優良的培養傳統,這些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在CSMS執教的都是傑出的教育家,他們的學生都是最重要的國際音樂大賽的獲勝者,他們為俄羅斯演奏藝術學派增添了榮譽,這些教師包括:莫斯科國立音樂學院教授斯列薩列夫(鋼琴)、爾諾斯塔耶娃(鋼琴)、納謝特金(鋼琴)、斯維多夫(鋼琴)、克拉夫琴科(小提琴)、格拉奇(小提琴)、羅亭(大提琴) 、多爾日科夫(長笛——、克倫采夫(雙簧管)、庫茲涅佐夫(樂理)、澤金(樂理)等。

具有音樂創作天分的孩子可以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並由學院教授指導。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從九年級開始,擬學習作曲專業的學生可以提前報考莫斯科國立音樂學院。

自1995年以來,學校開設了外國學生自費專業,許多國家富有天賦的學生在此就讀,他們在此獲得了音樂專業知識和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這有助於他們輕鬆地考入莫斯科音樂學院,並獲得與俄羅斯學生一樣的學習權利。

在CSMS學習期間,許多外國學生都成為國際音樂大賽的獲獎者,並開始積極的參加音樂會演出活動。
在CSMS裡,除了學校教師授課外,還有莫斯科音樂學院的教授們在此執教,例如:溫尼茨基、克拉夫琴科、格拉奇、羅亭、納謝德金、斯列薩列夫、鮑貝列夫等。

學校根據測試成績招收5歲半至18歲的學生;凡打算前來參加測試和入學後的學習的學生,均可得到本學校的邀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273

积分

支柱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14#
发表于 2012-8-18 02:36 PM |只看该作者
好康道相報 - 送名家提供的小提琴琴弓囉~

當然囉~ 可沒有這麼好的事可以立馬免費得到價值5000美金,同時又屬於一位名小提琴家的琴弓, 但請花點心思說不定九月中這把琴弓就真的會到你手中喔~

美國女小提琴家安妮.明子.邁耶斯(Anne Akiko Meyers)在Facebook上舉行了一個活動,獲勝者將可以贏得一把她所有的價值5000美金的琴弓。

各位有興趣的年輕音樂家們需要錄製一段兩分鐘的影片來展示、說服這位小提琴家,為什麼最值得擁有這支琴弓。
活動正在進行中,投影片可至9月1日為止。 9月15日安妮.明子.邁耶斯將在臉書上公佈獲獎者名單。

想要參加此次活動的可登錄:
https://www.facebook.com/anneakikomeyers/app_203395363086560

美國小提琴家Anne Akiko Meyers1970年出生,曾與包括紐約愛樂、波士頓交響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等在內的著名樂團進行過合作。

安妮.明子.邁耶斯1970年出生於美國加州,是具有日本血統的美國小提琴家。四歲開始學小提琴,十二歲便與紐約愛樂樂團登台演出 。 十六歲開始巡迴演出和錄音。 在十八歲她錄製了第一張專輯,在BMG發行, 23歲獲得了著名的艾弗里費雪職業格蘭特,唯一的永遠藝術家獎項。
她在2010年以創紀錄的360萬美金購入史特拉底瓦 “Molit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273

积分

支柱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15#
发表于 2012-8-21 12:14 AM |只看该作者
相當特殊的一段訪問紀辛的影片 - Hear Me Out/kissin

   


【前所未有的钢琴天才】
  1971 年 10 月 10 日出生于莫斯科的钢琴家基辛( Evgeny Kissin ),正是一位钢琴天才!他两岁开始弹奏钢琴, 1981 年(十岁)开始到苏联专责资赋优异儿童的机构上课,同样在那一年基辛在莫斯科举行首次协奏曲演出,隔一年又举行独奏会。 这样的神童,能不称他为天才吗?基辛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俄罗斯的钢琴家,家中有位大他十岁半同时也学钢琴的姐姐,原本母亲要基辛跟父亲一样当个工程师,没想到上帝却替他选择了人生的道路。 在钢琴上的表现超乎一般儿童的基辛,被「选上」送入Gnessin 机构中,与专研资赋优异儿童教育的 Anna Pavlovna Kantor 学琴, Kantor 女士就成为基辛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位。 Kantor 在基辛成名之后依然扮演他演奏事业上重要的咨询者,她跟着基辛巡回、参与乐团彩排、并建议他钢琴音量与乐团的平衡度。
  当年基辛学琴时,对一般儿童来说最困难的技巧,对他而言几乎从来不成问题,如何培养耐力长时间久坐在钢琴上,才是困难之处,毕竟小孩子的耐力不能与大人相比。 在俄罗斯钢琴学派系统化的教育下,练琴让基辛的童年时光与一般小孩大异其趣,失去不少欢乐岁月。 虽然目前他们一家人定居纽约,已成年的基辛仍然与家人同住,延续著俄罗斯重家庭的传统。 我们现在可以听到他在俄国境内的录音出自Melodiya 「俄罗斯钢琴学派」第十集, 1984/86 在莫斯科音乐院的现场录音,当时他才十三、十五岁,是被俄国人捧在手掌心的钢琴天才,其中第二十六轨还收录基辛自己创作的两创意曲。 这张录音无疑是基辛未踏出西方世界前的历史记录。
  【与卡拉扬的缘份 】
  十二岁的基辛已经有在同一个晚上演奏肖邦的两首协奏曲的记录,合作者是史毕瓦可夫与USSR 国立交响,地点是莫斯科音乐院。 这一场演出可以说是他音乐事业的起飞点,之後他便应邀前往到美国、德国演出, 1985/86 年更到东欧演出。之后,到德国 Gohre 博士的家里作私人演出,当晚他与 Gerhard Oppitz 合作舒伯特《钢琴二重奏幻想曲》的视谱演出,演出的录音带被寄给了卡拉扬,基辛因此被这位指挥帝王邀请到萨尔兹堡演出。 面对如此荣耀,他的老师 Anna Pavlovna Kantor 开始担心,她担心 基辛的准备不够,试图说服他还不应过早在卡拉扬面前曝光,但基辛显得信心十足、从容赴会。见了卡拉扬之后,基辛弹奏了萧邦的《幻想曲》,以及一些狂想曲之类的作品。 卡拉扬要求与他合作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但是很可惜一直到卡拉扬过世他们都没机会过录那首作品。 不过,他们却们录了更精彩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当时基辛才十七岁,但是辉煌的录音事业就此开始,西方世界开始惊讶于这颗新星的万丈光芒。 卡拉扬的「钦点」对基辛音乐事业的帮助,如同给老虎加上一对翅膀般, 1987 年柏林音乐节首演、 1992 年赢得葛莱美奖,没有参加大赛得过大奖的基辛凭借着优异的资赋平步青云。他的崛起可以说是一段活着的传奇,几乎没有一位钢琴家像他如此年轻就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名气。 1989 年卡拉扬死后的纪念音乐会上,基辛弹奏当年第一次与他见面时相同的曲目,缅怀这位生命中的第二位贵人。 此后,基辛与同样被卡拉扬捧红的小提琴家慕特、竖笛家梅耶一样,必须以自己的实力找出路。
  【俄罗斯钢琴学派 】
  身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一员,基辛自然对前辈们有许多想法,他认为自Felix Blumendeld 以降,到 Maria Tudina 、 Heinrich Neuhaus 等人,俄国钢琴家的情感相当丰富,俄罗斯有很好的萧邦传统。 德国钢琴家较重乐曲结构,俄国钢琴家则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强调右手的力度,从安东鲁宾斯坦以降都是如此。 另外在共产制度下,资优生的挑选以及严格的教学方法、音色训练都是西方社会无法达成的。虽然当前政治制度瓦解,但音乐体系的传统依然维系着。 相对西方松散的教育体系,老师不允许苛责批评学生,俄国钢琴界面临的问题是人才(师资、演奏者)的出走。 在谈到李希特、吉利尔斯等知名前辈的影响,基辛亲自见过李希特三次,第一次是在音乐会中场,他询问其喜欢的作曲家为何? 并得到「巴哈、萧邦」的答案。 之后李希特送给他萧邦、舒曼以及当代作曲家巴尔托克、兴德密特的乐谱。 基辛相当称许李希特每天全心投入钢琴弹奏八、九小时,既不教琴、也不指挥的态度。 他特别喜欢李希特弹的海顿、贝多芬、拉赫曼尼诺夫、普罗高飞夫。 的确,基辛的学习过程类似李希特,怪才李希特一直到二十四岁才与Heinrich Neuhaus 正式学琴。 早期基辛在 RCA 录过海顿、莫札特的钢琴协奏曲,您或许可拿来与李希特相比一番。 其实,他自认擅长的作品仍旧以浪漫作品为多,他的萧邦曾被李希特公开赞扬。 难怪基辛在卡内基音乐厅弹奏的两集萧邦作品(已经推出合辑),以及拉赫曼尼诺夫《第二、三号钢琴协奏曲》散发出一股魔力。
  【大师俨然成形 】
  基辛并不避讳谈其他钢琴家,说道最喜欢的,已过世的有:拉赫曼尼诺夫、鲁宾斯坦、李帕第、许纳贝尔、季雪金等人,仍活着的则有:齐玛曼、鲁普、布兰德尔、古尔达、阿格丽希。基于深厚的友谊, 基辛曾不只一次想与史毕瓦可夫、麦斯基、贝许梅等杰出的俄罗斯音乐家合作室内乐,可惜大伙都是大忙人,想要找到时间练习、录音并不是件易事。
  曲目的广度不足一直是基辛为人诟病之处,但是从他近年来的新录音可以看出他逐步拓展中, 1996 年他发行舒曼《幻想曲》、李斯特《超技练习曲》 , 1998 年则发行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法朗克《前奏、圣咏、赋格》,以及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其实以他的年纪的优势来论(纪辛今年 28 岁),他有很充裕的时间来慢慢琢磨准备。 自认为幸运不必参加大赛的煎熬即可成名的他,未来要克服的问题其实也不轻松,年龄与技巧都已不再是基辛的优势,音乐深度与内涵才是关键所在,唯有褪去天才的外壳,才有迈向大师之路的能量与动力,而基辛正在这条路上迈进。
编辑本段
传记2

  【星光璀璨】
  叶甫根尼·基辛刚27岁,但大师的光环已降临在他头上,他不象他的同龄那样沉溺于青春的梦幻,他为音乐而生,并且看来注定要与音乐相伴终生。
  1971年基辛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中,这是个生来就十分安静的孩子,没有给父母带来令人烦躁的啼闹。但是身为钢琴教师的母亲很快就发现,这孩子首先学会的是歌唱而不是语言,唯有音乐能使他得到满足。母亲当然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名职业钢琴家,不过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又有多少人能顺利通过呢?最终母亲还是期望基辛能象他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工程师。两岁多一点,基辛就把钢琴键盘当成了玩具,他那双小手几乎在琴键上生了根,津津有味地敲来敲去,那么高兴,那么专注,谁见了都会吃惊,从那以后,他的手指再也没有离开过键盘。在他看来,这是件十分有趣和容易做到的游戏,他天生能感受到很多东西,并不需要去理解什么,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足够了。6岁时,基辛进入当时俄罗斯著名的莫斯科格里申专科音乐学院学习,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安娜·帕夫罗芙娜。事实证明安娜并未看错人,她把她所有的期望与梦想都投入到了这孩子身上,从那时起,就一直在他身边。1991年她随他流亡纽约,4年后与基辛一家定居伦敦。毫无疑问,帕夫罗芙娜对基辛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不是决定性的。这好比那些奥斯卡奖的得主们,在他们成功的后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耕耘者。除了帕夫罗芙娜,基辛还有一位比他大10岁弹钢琴的姐姐,但是基辛很少提及自己的母亲和这位弹钢琴的姐姐,他甚至认为母亲并未在钢琴上给了他多少帮助。这倒不是说基辛醉心于人们给他的神童之称,他认为他之所以坐在钢琴旁演奏,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不断从他心中涌出的冲动,是他的心在告诉他怎样演奏。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除了弗雷德里克·肖邦,在基辛心目中几乎没有什么偶像,这位感情细腻的钢琴家始终在基辛的心中有一种令人费解的亲合力,正是肖邦将他引向通往国际钢琴舞台的道路。13岁那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音乐大厅演奏了肖邦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这是自本世纪初以来这两部协奏曲在此演奏所获得的最大成功,这次演出使得基辛从此登上国际乐坛,他的名气也开始传播开来。1985年他第一次出现在东柏林,随后是日本、西德、法国和英国。1988年,年迈的卡拉扬向他伸出了双手,他被邀参加了柏林爱乐当年举行的新年音乐会。第二年春天他去了萨尔茨堡,为卡拉扬的复活节音乐节助阵。两年后,基辛横渡大西洋,成功地在纽约举办了他在美国的首场音乐会,不久便与父母、姐姐和帕夫罗芙娜移居在这块新大陆上。基辛一家在纽约并未待多长时间,他母亲和那位始终不离开他的钢琴导师很快便厌烦了那里的生活,于是这一家子又打点行装,回到大西洋的另一边,在伦敦定居下来。对于这一点,基辛似乎不以为然,他对纽约并无恶感,在伦敦也感到非常自在,按他自己的说法,他会讲英语,在这两个国家他都不会遇到语言上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他是他们那个小圈子与外界联系的外交大使,而他的经理能够为他和他的家人弄到工作签证。在英国,他受到前保守党艺术委员会主席高里(Gowrie)爵士的大力帮助。在伦敦,市政厅财务官基辛勋爵发现自己与基辛一家有亲缘关系后,也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在维多利亚大街为基辛一家物色了一套公寓,高大的威斯敏斯特天主教堂就座落在一旁,在它的阴影下,这个俄国小圈子对外界更是充满了神秘感。毫无疑问,基辛是这个家庭的主角,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他在全世界不停地演出,他的唱片一张接一张地被卖出,听众为他的演奏感到痴迷,每次演出结束都闹嚷嚷地吵着要他再次出场,有时这种难堪的局面多达十四五次。当然这当中主要是年轻人,他们都把他看作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除此之外,音乐评论界也普遍认为,基辛的演奏是独一无二的,他将钢琴技艺融合到音乐灵感之中,他使你想起本世纪那些令人敬畏的钢琴泰斗们,诸如:霍罗维兹、里赫特、米开朗杰利、波利尼等。
  不过,现实中的基辛却与上面提到的形象正好相反,要是你看着他用近似僵硬的步子走进圣詹姆斯宫的拱门,你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他机械的动作,一头拖布般的卷发缺乏明星的生气,他的举止平庸而拘谨,说话慢条斯理,这与他宽广、生动自如的琴风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对肖邦、勃拉姆斯、拉赫曼尼诺夫、舒曼等浪漫派大师钢琴作品的诠释充满了激情,谁也无法理解这相互矛盾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基辛,在他漠然的外表后面,总是隐藏着神秘不可知的东西,就连他那弹钢琴的姐姐,也对她这位年轻弟弟的超人才华感到莫名其妙。
  夜幕降临,各式各样的社交娱乐活动纷纷登场,而基辛却爱在这样的黄金时刻坐在圣詹姆斯宫饭店内接受采访,回答采访者们那些异想天开的提问,问题从他每天的训练时间一直到他的个人信仰,几乎无奇不有。最后还要他站在那儿,穿着他那件棕色的夹克,系着花领带,让摄影师摆弄好一阵子。这个时候的基辛看上去象个无所事事的人,一个毫无感情的人,然而在他内心却装着无边无际的音乐世界。我们还能要求他什么呢,他的音乐对公众来说已经足够了,而且对他来说也是同样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273

积分

支柱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16#
发表于 2012-8-22 03:20 PM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一世紀最權威的現代音樂法國鋼琴家Pierre-Laurent Aimard演奏1960年出生的英國作曲家 George Benjamin 的鋼琴作品 Shadowlin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273

积分

支柱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17#
发表于 2012-8-22 10:04 PM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tonal 于 2012-8-22 10:21 PM 编辑

Happy birthday to you...Debussy

今天八月22日是作曲家debussy的生日,以下的video是模仿debussy生前的创作手法改编的生日歌,非常有意思,值得一听。

   


刚才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video,是pianist Nicole Pesce 以不同作曲家的手法即兴演奏生日快乐~仿佛好像是大家一起祝贺今天生日的debussy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558

积分

青铜长老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18#
发表于 2012-8-23 01:19 PM |只看该作者
把帖顶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273

积分

支柱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19#
发表于 2012-8-23 10:20 PM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yumachung


    谢谢~有空多来交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273

积分

支柱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20#
发表于 2012-8-23 10:25 PM |只看该作者
霍洛維茲夫婦敬祝大家 七夕情人節快樂!

“在美麗的五月,當所有的花蕾都已綻開,愛情就在我心裡醒來,它彌漫在我整個胸懷。當所有的鳥兒都在歌唱,我向她吐露我的心曲,我的想望和我的惆悵。”
--- 德國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詩人之戀:《在美麗的五月》

♪ 費雪迪斯考與霍洛維茲演奏舒曼的連篇歌曲『詩人之戀』 Fischer-Dieskau and Horowitz Perform Schumann's Dichterliebe Op. 48

   


♪ 德國詩人海涅與音樂詩人舒曼
德國詩人海涅出生在家道中落的猶太家庭,依靠叔父的接濟,寄人籬下受盡了親友的白眼和奚落。在美麗的五月,他愛上了美麗的堂妹瑪麗婭。

德國音樂詩人舒曼出生在小康之家,從小熱愛文學,熱衷於寫詩。由於聽了一場帕格尼尼的音樂會,從此立志要成為一名鋼琴家。師從維克教授學習鋼琴,并愛上了教授的女兒克拉拉(Clara Wieck 1819-1896)


“ 我愛的只是那嬌小,美好,純潔,唯一的你,你是一切愛的化身,你是玫瑰,百合,鴿子,太陽。”
她的眼睛令海涅神魂顛倒,她的面頰像聖母一樣美麗,她的身影周圍懸浮著花朵和天使。神聖的萊茵河蕩漾泛起著愛的波濤。


當克拉拉還是個小姑娘時,就常常跟在舒曼後面四處跑跑跳跳。1835年舒曼完成了他的第一首鋼琴奏鳴曲,題詞是“獻給克拉拉”。克拉拉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鋼琴家。他們互相傾慕,兩情相悅。


“一個青年愛上了一個姑娘,姑娘愛的卻是另一個。最後姑娘與她的所愛成了婚 ...... 青年就此飲恨心難平。 說來說去都是一個老故事,故事雖老卻總在重演永遠新;如果某人碰巧遇上了,他一定五內具焚痛不欲生。”
瑪麗婭搖動一頭金色的柔髪,對海涅輕輕說 “不!”。 她愛上了別人,在婚禮上跳著快樂的舞蹈。愛情的失意苦痛,滋養了詩歌上的碩果累累。海涅開始寫抒情詩,記錄他的遭遇和感情。1827年海涅整理了六十五首詩,集成了第一部抒情詩集《歌曲集》,包含《青春的苦惱》,《抒情間奏》,《還鄉集》,《北海集》等。引起轟動,贏得了浪漫主義詩人的桂冠。


維克教授期望自己有極高天賦的女兒,將來成為一個傑出的鋼琴家。他不甘心女兒和還未成名,生活窮困的舒曼交往。不准他們會面,不准他們通信,甚至不准克拉拉彈舒曼的曲子。有一次克拉拉演出,這對可憐的戀人偷偷見了一面。被維克知道。竟然宣佈如果再有這樣的事發生,就會槍殺舒曼。如此粗暴的干涉年輕人的愛情,引起了社會的公憤,鋼琴家蕭邦對此表示了不滿,也是鋼琴家的李斯特本來是維克的好朋友,宣佈與他絕交。作曲家孟德爾松也向舒曼表示了極大的同情。

舒曼離開德國到維也納居住,很久都沒有克拉拉的音訊了。就在舒曼極度苦悶的時候,克拉拉在一次音樂會上演奏了舒曼的作品,向舒曼遙送始終沒有忘懷的愛情。像一陣清風,舒緩了焦灼的心。舒曼聽說後,激動不已。一連寫下幾十首鋼琴小品,紀念他們青梅竹馬的美好時光,來回應克拉拉。愛火重燃,希望又生。舒曼和克拉拉最後不得不訴諸公堂,法院判這對戀人勝訴。1839年,30歲的舒曼和21歲的克拉拉有情人終成眷屬。


海涅的抒情詩如歌般的優雅浪漫,如夢似幻。得到許多音樂家如,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孟德爾頌等的青睞,紛紛選用譜寫成音樂作品。
海涅的詩引起了舒曼的強烈共鳴。“ 我無法告訴你,跟器樂比起來,為聲樂創作是多麼令人快樂的事。每當我坐下來開始工作,這份快樂就會在我心中蕩漾。” 1840年他選了海涅《《歌曲集 - 抒情間奏》里其中的十六首詩,譜寫了樂曲,這就是著名的藝術歌曲《詩人之戀》(Dichterliebe)。詩與樂完美的結合,德國藝術歌曲(Lied)的傑作。

這十六首歌曲包括:1.《在美麗的五月》 2.《我的淚水》,3.《玫瑰,百合,鴿子,太陽》,4.《如果我看到你的眼睛》,5.《我的靈魂》,6. 《神聖的萊茵河》,7. 《我沒有怨恨,哪怕我的心破碎》,8.《如果花兒知道》,9. 《聽那長笛和提琴的聲音》 10.《我聽見有人在唱》,11. 《一個青年愛上了一個姑娘》,12.《夏天的一個明朗早晨》,13. 《我在睡夢中哭泣》,14.《我在夢中看見你》, 15. 《古老的傳說》
,16. 《那古老可惡的歌曲》。

單從這些精美,浪漫的題目上來看,我們已經能瞭解到愛情發生了什麼事。小夜曲般的溫柔,抒情,甜蜜,和鋼琴互相唱和應對,以優美的樂句表達了詩人刻骨銘心的初戀和失敗後的悲哀無奈。第7首《我沒有怨恨》(Ich grolle nicht),詩人心裡滴著血,對心上人還是充滿原諒,寬恕。整首樂曲由始至終保持舒緩,輕輕唱詠的調子,愛她依舊,溫柔依舊,即便不時有無奈的激動。唱到最後一首《古老可惡的歌》(Die alten, bosen Lieder),那顆心,碎了。


海涅和舒曼只於1828年在德國的慕尼黑見過一次面。

海涅在其創作如日中天之際,癱瘓癥惡化。在床上度過八年墓穴般的生活。忍受著巨大的痛苦,仍然堅持用口授方式寫下許多優美詩篇。

舒曼天性憂鬱悲觀,導致精神錯亂。曾投入萊茵河自殺,幸被船夫救起。在波恩的精神病院住了兩年。

他們同在1856年病逝。

他們為我們留下這首精緻美妙的《詩人之戀》,一滴清澈晶瑩的淚。

“如果小小的花朵知道,我的心深深的受了傷害,它們會和我一起哭泣,以撫慰我的痛苦。如果夜鶯知道,我是多麼悲傷壓抑,它們會唱起快樂的歌,使我振作堅強。如果金色的星星知道,我的痛苦憂傷,它們會在高天之上,勸說安慰我。”

“我的淚水澆灌出美麗的鮮花;我的陣陣歎息變成夜鶯的歌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JBTALKS.CC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Share

GMT+8, 2025-1-26 11:41 PM , Processed in 0.0914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Ultra High-performance Dedicated Server powered by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Domain Registration | Web Hosting | Email Hosting | Forum Hosting | ECShop Hosting | Dedicated Server | Colocation Services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03-2012 JBTALKS.CC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联盟网站:
JBTALKS 马来西亚中文论坛 | JBTALKS我的空间 |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