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0
- 人气
- 10
- 主题
- 142
- 帖子
- 2252
- UID
- 198622
- 积分
- 48750
- 阅读权限
- 105
- 注册时间
- 2009-2-11
- 最后登录
- 2021-10-24
- 在线时间
- 9674 小时
|
本帖最后由 yourjacky 于 2012-10-22 04:39 PM 编辑
道教仙真本行传略
仁慈惠和 位证昊天—玉皇上帝
往昔昊天世界,有光严妙乐国,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常行仁政,爱民如子,灾害不兴,国泰民安。但国王与王后却老年无子,净德国王非常焦急地想:“如今我已经年迈,但还没有嗣位的太子,一旦国王驾崩,谁来主持国政呢?”于是命令全国的道士修斋建醮,向群圣千真祈祷王后生一个儿子为国王嗣位。一直经过半年的时间,国王与皇后,朝夕礼拜大道高真,祈祷真圣,丝毫没有懈怠。
国王与皇后的至诚之心感动了元始天尊与黄老帝君,黄老说:“因缘在是,时机已经成熟了,可以满足国王与皇后的愿望,赐给他们一个儿子。”元始天尊说:“如此仁德之君王、皇后,实在难得,如果以清虚至真之气投在圣德仁厚之身上,阴阳混合,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主宰天地人三才之上圣。黄老觉得如何呢?”
黄老微微点头,于是拿起碧玉瑶光如意,吹口真气在空中,真气逐渐凝结,变成一个婴孩。于是元始天尊让太上道君抱着婴孩前往光严妙乐国,为国王、皇后送子。
果然,在当天夜里,宝月光皇后做一祥瑞之梦,梦见祥光照耀宫殿,五光十色。有许多神仙举着仪仗,护卫着太上道君,浮空而来。道君坐着九龙之辇,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婴儿眉清目秀,遍体放光。皇后见状,喜不自胜,整理衣冠,长跪在道君面前,说:“国王无嗣,愿天尊慈悲,赐予这个孩子为国王嗣位。”。道君回答说:“这个孩子根器不凡,必定证得无极高上之道果,你一定要好好养育。”皇后叩首谢恩,上前拜领,道君从宝椅中托出圣子递给皇后,皇后双手来接,却重如山岳,惊出一身大汗,恍然醒来。急忙去禀告国王,竟发现国王也做了同样的梦,二人感激不尽。
皇后梦醒后就有了身孕,怀胎一年,在丙午年正月初九日午时在皇宫诞生太子。太子出生之时,身放光明,遍照全国,长得很漂亮,观看的人无不赞赏。太子长大后,才智敏慧而心性慈善,国中所有的库藏,一切的珍宝,都拿来散施给贫穷困苦、鳏寡孤独的人民们。太子仁爱谦和,天下人民都归仰太子的仁政,父王非常欢喜。
之后,净德国王忽然驾崩,太子继位,悯念众生多苦,生死不得解脱,于是让位给有道的大臣,自己弃国出家,在普明香岩山中修道,功成升举。之前八百劫,太子为了救护众生,常舍其国出家学道。太子道成后,又过了八百劫,广行方便,广宣道藏经典,演说灵章,讲说经法,助国救人,冥阳两利。又过八百劫,太子修忍辱行,为了救度众生,不惜亡身殒命,舍已血肉。就这样一直修行了三千二百劫,才证得金仙佛果,名号为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演说经法,教化诸多小乘菩萨,顿悟大乘正宗。就这样又修行了亿劫,才证得玉帝之果位,统理三界诸天,十方世界。世间若有众生称扬念诵玉皇上帝宝号,灭无量罪,获无量福。
伏魔制鬼 威震十方--玄天上帝
元始天尊有一次在玉清胜境上元宫中,会集诸天仙真,讲经说法。忽然在人间东北处,鬼门方向,大震七声,有黑毒血光秽杂之气盘结,直冲天界。在会的众位仙真惊疑不已,于是妙行真人带领天兵神将,龙神仙鹤下往人间东北方,扫除黑气。但是走了一半,就被阻隔住,龙鹤也前进不了。众中有素车白马将军,对妙行真人说:“我们都是上圣高真,金容玉体,尚且奈何不得这污秽之气,应当回宫禀告元始天尊,请问因缘及对治之法。”
于是大众回宫,请问因由。元始天尊解答说:“上古之时,人民淳朴,所以世间无诸灾害,妖魔不兴,民安物阜。而今下元甲子,劫运将终,人多作恶,道德沦丧,不依正法修行,反而杀生害命,祷祀魔鬼,妖邪横行,阴毒之秽气直上冲天,你们这些仙真,虽然已修成清静道体,但对这些污秽之气还是毫无办法对治啊!”于是大众个个惊叹不已,肯请天尊施展法力,消除阴毒秽气,解救众生。
元始天尊却说:“不用我施展法力,此处北方有大神将,叫做真武大帝,自能收断妖魔。”天尊接着讲说帝君之本行,乃是往昔太上老君悲悯众生,故显第八十二次化身为玄武,借太阳之精托胎于净乐国善胜皇后,善胜皇后一天梦到自己吞下日光,醒来后便有了身孕,怀胎十四个月,于开皇四年,三月初三日午时,诞生太子。太子自幼聪明伶俐,生而神灵,长而勇猛,太子不愿继承王位,日日在王宫中发广大誓愿,不愿嗣系王位,愿辅佐玉帝,降服天下妖魔,救护众生。十五岁时,太子辞别父母,出家入太和山中修练。善胜皇后爱子心切,在太子身后一路哭着跟从,将入山时,母后抓着太子的衣角哀求,太子泪如泉涌,但为了救护众生于水火之中,太子毅然把剑斩断衣角,头也不回地入山修炼。后来,其父王挂念太子在山中清苦,命令五百官军入山请太子回宫,太子显神通度化众官军,于是来众亦随之学道修行,留居不返。后来太子功圆果满乘龙飞升之后,五百官军亦证仙果,是为五百灵官,为太子前后驱策。
太子于武当山修炼时,因山中气候多变,物粮不足等因素,致使意志难以坚定,心生还俗的念头。有一天,太子退志想出山,返回故乡时,途经一井,看见一位老婆婆手拿铁杵,在石头上研磨,太子非常疑惑,向前揖礼,询问磨杵的原因。老婆婆答道:“我要把这铁杵磨成针。”太子听完笑说:“铁杵磨成针,那要磨到什么时候去?”老婆婆答道:“日夜功夫深,何愁不成针!”太子听了这话,立即顿悟,随即返回山中精修道业。而这位老婆婆正是玉清紫虚元君所化,特来点化太子的。
太子在返岩途中,折下一株梅枝置于榔树上,且仰天立誓曰:“我道业若有所成,此树当开花结果。”四十二年后,太子得道升天,这株生在榔树上的梅枝果真开花结果。
太子在山中苦修,长时间不吃不喝,肠胃总是饿的鸣叫不已。太子心烦意乱,索性拿起宝剑剖开肚子,将自己的肠胃摘出来扔下山去。那肠胃在山中受日月精华,不久便成了精,肠子化作一条蛇怪,胃则化作一只龟精,经常在山下危害众生,于是太子下山降服妖怪,收为部将,便是今天玄帝身边的左右胁士—龟蛇二将。
太子在太和山苦修四十二年,于九月初九的清晨,功成果满,乘龙飞升,上归天京。玉帝鉴其忠勇,使镇北方,总摄玄武。因太和山五行属火,若不以水济之,则易出乱臣贼子为害国家,而真武大帝本是坎水之精,“非玄武不足当之”,自此,太和山改名为武当山。
诸天上圣听完真武大帝的本行身世,钦佩不已,于是恳请元始天尊召请真武大神收断妖魔。于是天尊命金童持符命,径往北方召请真武下界除魔。于是真武大帝带领天兵天将,去往下方世界,七日七夜,万魔尽除,回宫缴旨,复镇北方。诸天仙众赞叹不已,继续恭听元始天尊讲经说法。
阐教救劫 丹桂飘香--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姓张,讳亚,本是上界南斗文昌星转世下凡。周朝初年生于吴会稽县张隐者家中,聪明好学,生性至孝。帝君十五岁时,母亲曾患疮病,帝君亲自用口为母亲吸出疮中的脓血。帝君家贫,衣食多有短缺,半夜时分,趁母亲熟睡,帝君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母亲煮粥吃,忽然听到天上有神明说:“玉帝得知你的孝行,非常感动,特为你的母亲延寿一纪(12年)。”后来,母亲的病果然渐渐痊愈了。
帝君在一次田间耕种的时候,无意中掘出一尊元始天尊金像,询问父老,得知原来是当年大禹治水时铸造,用以安镇五岳精灵的。于是帝君每日对圣像焚香供奉,有一次帝君和众人乘船如海,途中遇到风浪,危在旦夕,帝君为了救护众人,将圣像投入水中,霎时间云开雾散,风平浪静。虽然救了众人,但帝君却因为失去圣像而郁郁寡欢,抬头看到岸边的沙堆中光明冲天,挖出一看,原来圣像就埋在沙堆中,于是就和大家一同建造宫殿,专门供奉圣像,时间久了,灵验不可称述。忽有一日,帝君遇到头戴葛巾,脚穿芒鞋的三位道人,乃是郁罗翘、光妙音、真定光三真人,传授与帝君《大洞仙经》一卷,依之修持,上可以得道成仙,中可以降魔除邪,治病延年,下可以超度亡魂,保护生人,嘱咐帝君日日精勤持诵。
不久,吴会中发生瘟疫,乡民们十之八九都染疾而死,帝君的父母亲也不幸去世。帝君悲痛不已,瘟鬼害人,恨之入骨,然而阴阳两隔,毫无办法解救,只有每日持诵《大洞仙经》,向元始天尊哭诉,愿天尊降大威神力,驱逐瘟疫,救护生民,超度亡魂。帝君精诚所至,在梦中元始天尊的金像开口说话:“《大洞仙经》你已经熟记了,但《大洞法箓》你尚未得闻,如今传授与你,可以除魔济世。”帝君梦中醒来,见《大洞法箓》二卷就在自己的枕边,帝君依之行持,为民扫除瘟疫之鬼,亡魂尽得超生。
帝君曾十七世都是士大夫身,为官清廉,济民救苦,乐善好施。后来,帝君修道成真,玉帝特赐玉如意一把,命帝君掌管世间学士禄职等职务,又命帝君阐教开化,劝人向善,拯救劫难。帝君常乘着一匹白驴,巡化世间,赐予廉洁的官员以福禄,赐予勤奋的学子以聪明,随侍“天聋”、“地哑”二位童子,据说是因为不使泄露考题天机的缘故。因文昌帝君曾在四川梓潼县修行,唐僖宗避乱入蜀时途经梓潼县七曲山,帝君曾显灵拥护,故唐僖宗亲为祭祀,封文昌帝君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故后世又尊称帝君为“梓潼帝君”。
循声拔苦 舍命为亲--慈航元君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公主,慈悲为怀,乐善好施,人称“三皇姑”。妙善公主自幼好道修炼,曾出家在白雀庵修行。妙庄王听说公主出家之后非常恼怒,逼迫其还俗,公主不肯,于是庄王火烧白雀庵,致使数百名道众被火烧死,妙善公主于是骑着一只白虎转迁到香山(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香山普门禅寺)修行。
妙善公主独自一人居住在山中,没有吃的,就行气服食日精月华,渐渐就不觉得饿了。突然有一天,遇到一位神人降临在香山,传授妙善医术和道法。神人对公主说:“你不是凡人,原是玉帝通明大殿的金阙之臣。玉帝命你下凡,转化女身,是为了让你方便度人。我今再赐给你白玉净瓶一尊,待到瓶中出现杨柳一支,便是下界有灾难之时。你一定要在世间驾大法船,为众生作大慈航。待到此瓶杨柳不开之时,便是世人度尽,也是你重返天宫之日,你一定要谨记。”妙善公主听完,恭敬叩首,从此勤苦修炼,道成之后号为“慈航元君”。
一天,妙庄王国内大火冲天,人民死伤无数,妙庄王仰空而叹。忽见天上有一位女神仙,脚踏祥云,手执杨枝净瓶,洒下甘露,大火应时消散,世界一片清凉。国王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女儿妙善公主,顿时悔恨无穷,声声呼唤,慈航元君站在云端,微微点头,慢慢消失不见了。
因妙庄王杀人过多,受冤魂报复,身生恶疮。经神仙点化,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妙善公主便用刀砍掉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妙庄王病愈后,知道是自己的女儿舍命救度,悲痛不已,发愿要为主公建造庙宇,重塑金身,由于过分激动,竟把“全手全眼”说成“千手千眼”。真龙天子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传达圣旨给塑像的工匠,于是建造庙宇时就给妙善公主的金身塑出许多手臂,手中又长眼睛,这就是如今在香山普门禅寺里的“千手千眼”菩萨。
神州道显 华夏宗主—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二十四个月后,生下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十五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有蚩尤兄弟十八人,号称是神农的后裔。这十八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食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九天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黄帝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五十二次战斗,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二十八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神鸟衔着符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大臣,斋戒沐浴,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
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仙人广成子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三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如此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又传授一卷《自然经》给黄帝。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升仙。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后世将黄帝铸鼎升天之处称为“鼎湖”(今广东省肇庆市境内)。黄帝圣寿一百二十岁,群臣葬黄帝衣冠于桥山(今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世称“黄帝陵”。所以,中华民族是名副其实的“神的子孙,龙的传人”!
玄元设教 易号度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聃dan)字伯阳,春秋时楚国苦县人(今河南省鹿邑县)。乃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一次化身下降人间,老君于太清仙境分神化气,寄胎到玄妙玉女腹中。玉女得胎之后,容颜常少,神气安闲。她所居住的地方,六气和平,众恶不侵,冬无凝寒,夏无酷暑,常有祥光覆映左右,五行之兽守卫堂前。就这样怀胎八十一年。商朝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玉女梦见天开数丈,一群真人捧日而出,旁边玄云缭绕。玉女醒后,起身来到涡水园中。此时正值旭日初升,玉女站在李树上,手扳树枝,对日凝望,于是老子在李树下从母左肋降生。出生时皓首白发,指树为姓,因号老子。玉女生下老子不久,其父灵飞得道成仙,玉女也要重返天位,于是招来老子说:"我就要走了,会有太乙元君教你炼丹之术。"说完已有千车万马,五帝上真,拥抬着八景玉舆,迎玉女升天。
老子拜送了母亲,便开始远游山泽,求炼神丹。他来到崂山,遵圣母嘱咐向太乙元君问道。太乙元君授以修炼神丹之术及各种法术。老子曾经问元君:"凡民无知,死者甚众;抚心流血,见了叫人伤悲,想给他们神药,叫他们都得长生不死。可以吗?”元君说:"不可。天生万物,有善有恶,善者应该叫他生存,恶者应叫他灭绝,不能都给什么长生之药。" 老子得此言,便尊从其理,劝谕世人;即所谓成神化仙之道,必借重真心修炼而成。而老子自己则因此守真抱一,炼丹服气,直到能乘空凌虚,出有入无,变幻莫测。
老子学识渊博,曾担任周朝的史官,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老子看得出来,孔子是一个正直、坦率的好人,是一个有德的善者,但就是过于外露,这未免有点不合时宜啊!出于关怀,也出于爱护,老子还是坦诚地提醒他:“你所说的周礼,制定它的人早已死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遇到适当的时势就出仕,遇到不适当的时势就隐居起来。我听说,会做生意的深藏货物,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有。君子具有很大的德行,而表面上却好像愚钝。除掉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除掉你雍容华贵的风度和过高的志向吧!这些对于你都没有好处。我要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罢了。”孔子请教老子之后,孔子的弟子问:“老师,你在老子那儿见到了什么?”孔子说:“鸟,我知道他能飞;鱼,我知道他能游;兽,我知道他能跑。能跑的兽我知道可以用陷坑捉住他,会游的鱼可以用网捕住他,会飞的鸟可以用罾捕获他。可是对于龙,我就没办法了,因为龙这东西,聚则成形,散则成彩,即可以潜身海底,又可以乘风御天。我今天见了老子,就好象见到了龙。”
周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争夺地盘和权位的战争经常发生,老子预料到将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乱,所以就辞官去职,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在函谷关守关的关令尹喜,夜观天象,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向来好道,知道将有大圣人来过关。次日,果然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老者,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尹喜长跪拜请老子,说:“您将要西出函关,请您一定为弟子留下一部书吧!”老子不得已,于是写下《道德经》五千文传授给尹喜。后来尹喜跟随老子一同西出函谷关,到西域教化胡王去了。
道高德重 神钦鬼伏—张天师
祖天师张道陵,字辅汉,是西汉宰相张良的八世孙。汉光武进武十年生于天目山,出生前,其母梦见魁星下降,感而有孕。张祖五月十八日生,出生时满室异香,整月不散,黄云罩顶,紫气弥院。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读通《道德经》,天文地理、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为太学书生时,博通《五经》,后来叹息道:“这些书都无法解决生死的问题啊!”于是弃儒改学长生之道。张祖二十五岁,曾官拜江州令。而他却身在朝政,志慕清虚,不久就隐居到洛阳北邙山中,精思学道,修炼三年,有白虎口衔玉符而至其所。永元(公元89年)初年,汉和帝赐为太傅,又封为冀县侯,三次下诏,张祖都婉拒了,他对使者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父母隆恩,妻妾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我何用?我志在青山中!”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和骚扰,张祖决心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去了。
张祖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住了下来。此地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祖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三年而神丹成;龙虎出现,故此山又称龙虎山。时年张祖六十岁,后又移居四川鹤鸣山,感石鹤长鸣。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太上老君降临蜀地,传授张祖《太平洞极经》、《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斩邪剑等经书、法器,拜为天师,嘱咐天师广行正一盟威之道,扫除妖魔,救护生民。于是天师于汉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会八部鬼帅,大战众鬼,制伏外道恶魔,诛绝邪伪。天师道法通玄,诸魔所不能敌,各各降服,愿意皈依正道,于是天师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黄帝坛下盟誓,人处阳间,鬼处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于北阴酆都城,八部鬼帅流放于西域边地。从此妖魔降服,人民安乐,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师与众鬼帅战斗的誓鬼台、鬼界碑等古迹。
天师降妖伏魔,救护众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动,都愿意听受天师教化。于是天师设立二十四治,广收门徒,教化于民。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册,敕封天师为正一真人,天师世寿一百二十三岁,白日飞升。 |
|